第421章 推演得再神也得随机应变(八千字大(3 / 5)
简陋的、靠好几个人力一起抡的老式投石车,结构跟战国时期就有的投石车差不多,并非配重式的。在抛掷重量和射程方面,至少比刘备军的都差一半以上。
只不过李傕用的弹药也学刘备军一样做出了优化,从战国和秦朝独头弹,变成了如今的很多半斤重一斤重的小石头,葡萄弹。
之所以用了这种武器来攻寨,也是因为一方面发现张任的守兵当中,有一个营的铁甲兵,用弓弩很难射死,所以用石头钝器砸击效果会比较好。
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发现张任的诸葛连弩实在在近距离防守中效果太强了,而且连弩结构庞大、相当于有个木质防盾,还不好用弩箭杀伤弩手,或者说杀伤了弩手也没用,汉军只要换一个弩手顶上,连弩一样能继续发威。
所以李傕才在李儒的建议下,用了投石攻击,因为弩箭没法把诸葛弩射坏,一斤重的小石头确有可能把弩机砸毁,让武器无法修复。
李傕是今天下午才刚刚造好这些简易投石器,然后专盯着部署了诸葛连弩的箭楼砸,一个半时辰里已经砸坏了十几部。让张任的诸葛连弩存量从五十部降低到了三十几部。
这也是导致张任觉得他的部队肯定撑不过下一个白天的重要原因。要是明天上午剩下的大部分诸葛弩被砸毁,他还怎么凭借仅剩的两三千人、守住前后十七八万大军的腹背夹击?
没错,他的五千人,已经只剩下两三千人有战斗力了,还有几百个重伤员虽然在喘气,但肯定是没法打仗出力的。
不过李傕为了制造他这两千人的伤亡,付出了整整一万多人的死伤,谁让李傕是顶着营寨和工事进攻的一方呢,交换比肯定要惨得多——从这个角度来说,关羽要是为了救张任,顶着陇关强攻,虽然不至于付出五倍伤亡才能击破守军,但死伤肯定也会比防守方多。
从伤亡角度来说,张任觉得自己的任务完成的还是不错的,李傕郭汜就算最终完成了会师,加起来不累计躺下两万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当然了,这两万人的质量未必好,因为一半多都是临时拉的无辜壮丁,也挺可悲的,都是破坏工事的炮灰。若非有李傕郭汜督战队的刀子逼着,这些壮丁也未必敢来进攻。
而李傕郭汜的嫡系部队,则是知道会师与否事关全军命运,狗急跳墙才如此疯狂敢拼,否则换个没那么迫切的场景,攻不下早就放弃了。
“司马,咱下一波恐怕是真守不住了,剩下的陷阵营战士体力都已经严重透支了,一会儿连穿着铁甲挥刀拼杀的力气都没了,大王的援军怎么还不来?”
喘着粗气击退了又一波夜间攻势后,张任手下几个曲军侯凑在一块儿,已经怀疑人生了。
张任一想到自己傍晚派山地蛮兵斥候送出去的信还没回音,也不知道信使是不是被截杀了,看着眼前弟兄们的惨状,他神经一跳一跳地,挣扎了许久,说道:
“罢了,有什么违抗军令的事儿,我担着!反正咱也没立军令状,就是受命防守此地,敌军来得远超预料,守不住也不能怪我们了!大家收拾收拾,准备上山!”
张任做出了一个保存实力的决定——让开当道,全军上街亭道口南侧的南山副营固守!
没错,就是历史上马谡屯兵山顶、抢拒险要、“凭高视下、势如破竹”的那个南山了!
不过,张任毕竟是守剑阁等地,有多年要塞防御战实战经验的。所以他比马谡有优势的地方,就在于从他刚来的第一天,他就非常重视后勤保障、重视防御物资的可持续性。
所以在南山上立了副营的第一天,他虽然只在山上留了几百士兵,但却立刻发现了这是一座没有水源的死山,便严格督促士兵们修筑工事、还挖了浮土植被,找了个露出石头、铺上细沙的位置,修筑蓄水池,还从山脚下水源地抗水上山,还砍伐树木积蓄薪柴制造放火隔离带……
因为张任在被进攻之前,足足在街亭种田造工事经营了二十天,所以保障设施非常充分。他是不会遇到马谡那种被断了水源后,两三天就渴死的搞笑事情的。
不但有蓄水池,木桶和营中其他能用的容器,也都要存满水,而且有计划地管理每人每天用多少,不能浪费。
此时此刻,听说张任愿意上山,几个曲军侯都松了口气:
上山好啊,上了山,首先李傕那些临时造的简易投石器就废了,就这些山寨货的射程,一旦遇到了较打的高度落差,想从山腰打山顶,根本投不上去。
其次,凭心而论,南山上的防御险要程度,确实比道口当道扎营要更好。
而且最后最关键的一点,这次李傕郭汜攻打得这么凶猛,还不是为了会师?一旦张任把路口让了出来,郭汜全军可以通过,谁还非要跟一座险要山顶上守着的敌军死磕?直接绕过去不就好了?
不过,也有一个曲军侯比较负责,正是负责张任这儿的那个陷阵营的,他想了想,担忧地问:“可是大王的军令就是让我们阻止李傕郭汜会师。我们让出了当道扎营,不就是让李傕郭汜的会师目标达成了?回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