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2章西征的锐士(1 / 2)

加入书签

当然实际上,李保去交州,在内阁根本不是秘密,大家都知道李晔给了李保两个选择,但无论怎么选就只有岭南这一个选择。

对于李保选择去交州,他们那也有些意外,毕竟当初李晔并没有告诉大家,去了两地之后后续需要干什么,但想想那烟瘴之地,几乎和送命没有区别。

既然李晔做出这样的决定,那内阁也就接受了。

现在内阁觉得当务之急,还是要处理好潼关东面的那些藩镇。

那才是大唐现阶段最直接、最大的威胁。

如果处理不好,说不定有覆国的危险。

现在虽然暂时阻止了朱全忠的兼并,但那也只是暂时的,要想一劳永逸,就必须解决掉这把横在朝廷头上的利剑。

现在朝廷正在进行二次变法,新军招募虽然完成,但训练还远远达不到出征的标准,为此,李晔才会出此下策,延缓朱全忠的步伐。

但同时也给自己的盟友李克用带来了很大的麻烦,那些跟李克用有过节的藩镇,趁机联合起来,随时准备出兵河东,不过好在他们没有进一步的行动。

不然,李晔现在只能公开和李克用的关系,以保全李克用这枚暗棋。

李晔返回长安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找来张泉灵,两人在丹房密探了一夜,之后,李晔从盛世集团拨付巨款道丹房,并且将学生全部接出来,由李晔亲自教导。

然后李晔传召,从各地驻防的禁卫军中抽调三千人,就近进驻各地新兵营,训练新军。

“陛下,现在当务之急就是关东诸藩镇,为何还在蜀中招募?那些蜀兵,到了关中都很难适应,更何况还要出关?”刘崇望作为分管兵部的阁臣,对李晔在蜀中征兵有些不解。

“南诏自打玄宗时期,就割据西南,现在更是趁着朝廷无暇之际,大肆侵吞疆土,朕岂能让其如此蚕食大唐。

北方士卒到了南方多有不适,蜀中与黔地则不同,他们临近南诏,对那里更加适应,也更具战斗力。至于关东诸藩,当然还是交给关中来处理。”

刘崇望知道李晔布局甚大,只是没有想到,李晔在这个时候,还想着西南之地。

“陛下,西南之地较之岭南,有过之而无不及,微臣觉得还是先平定关东诸藩,再考虑南诏的事。”

“不行!南诏朕势在必得!朝廷已经有一位亲王去了岭南,现在朕要做的就是,在后方策应,这也是朕能给他的仅有的支持。”

刘崇望见状,也就不再多说什么了。

可是他不知道的是,李晔这么做,其实是看中了南诏境内的资源,还有,作为一个后世穿越者,对这些国土的渴望。

“你传令下去,锐士营全营出动,参与到新军的训练当中,哪怕慢一点,也不能给朕一大堆不合格的士兵!”

就在长安城紧锣密鼓地准备的时候,河西、西域各方势力,却陷入了无穷的恐惧当中。

“安头,前边应该就是龟兹了,下一步怎么办?”一个锐士追上安敬旭问道。

“呸,妈的,早知道就该听那个古斯的话,在于术城多待几天,避开这该死的沙暴。”安敬旭抱怨道。

“早晚都要经历这么一遭,安头你就别抱怨了,再说,于术城被你肆虐的还有法待吗。”另一个锐士调侃道。

“也是,还是张栩说的在理,王树海你说你名字里带着这么多水,怎么现在咱还缺水来了。”安敬旭看着第一个问话的人说道。

“这不是道西域了吗,我这个海啊,就成了瀚海的海咯。”

西征的这批锐士,在沙洲待了三个月之后,见张淮鼎已经完全控制住了局势,就像张淮鼎辞行,向着西域进发了。

这一路上,他们经历了大小不下百场战事,出征的五百人,也有五十多人,永远地留在了这片土地上。

不过大家精神还是不错,在这动乱年代,也是见惯了生死的人。

“那还和焉耆一样?”张栩问道。

“到了再说,如果龟兹那个城主识趣,咱们就修整几日,再做打算,要是不识趣,少不得再来一次。”安敬旭说完,就继续赶路了。

虽然他们此次带的几样很充沛,但在这万里沙海,谁能保证不会遇到什么突发情况,在折损的五十多人中,有五人,就是因为当初他们准备不足,外出找水的时候,失踪的。

自那以后安敬旭他们学乖了,不再小看这万里沙海的威力,每次出发,都按照双份准备,尤其是淡水。

虽然,李晔交给过他们一些沙漠取水保命的办法,他们自己也跟许多当地人学过,但终归都是一些应急之策,要想长途行军,他们就要做好,做足准备。

“安头,这次咱们收获不小,陛下应该会满意吧。”王树海有些骄傲地问道。

“安营。”安敬旭没有回答,而是吩咐大军安营。

现在临近中午,顶着烈日行军,不是赶来,简直就是赶死。

大军熟练地将骆驼围成圆圈,然后再圈内开始安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