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9节(4 / 5)

加入书签

相待。整个淮安军体系中,他徐达,绝对是第一个被委以一路之地的将领。连最早追随朱八十一起家的老班底刘子云和吴永淳,都沒享受到这种信任。

人以国士待我,我必以国士报之。一瞬间,徐达的脑海里,就闪过了许多如何回报知遇之恩的念头。然而,还沒等他來得及表达出自己的意思,朱八十一又点点头,继续低声吩咐,“回到扬州之后,先别忙着跟张士诚和王克柔两个交接。第三军先招募灾民,以工代赈,把原先府衙那片区域,清理干净。我要在那一片儿,公开审问张明鉴等人,给扬州父老一个交代…”

“是…”徐达再度拱手,声音却远不像先前一样坚定。在他看來,张明鉴固然该死,但其他被俘虏的敌军将领,却只能算做胁从。如果能不杀掉的话,还是留着一条性命为好。毕竟这些人都是扬州路一些堡寨主的子侄,杀了他们,无益于第三军今后安定地方。此外,这些人好歹也是汉家儿郎,武艺又相当不错。与其杀掉,不如给他们一条活路,让他们在军前戴罪立功。

“那个曾经替张明鉴当说客的范书童,应该沒跟着张明鉴一道杀人放火吧…”逯鲁曾此刻,想得却更多的是跟刘福通之间的关系。也朝朱八十一拱了下手,低声提醒。

“但是他也沒做任何劝阻…”朱八十一回头看他一眼,低声否决。“他参与沒参与,现在说还太早。要审问过了当天几个主要参与者,才能知道。至于汴梁那边的反应,你也沒必要多想。刘帅如果一味地护短,连二十几万条性命的血债都视而不见的话,今后能成什么大事?朱某再给他搅在一起,还有什么意义?”

“话虽这么说,可眼下,能不分开,还是别分开的好…”逯鲁曾知道朱八十一说得有道理,但是从稳妥角度,还是继续低声劝谏,“第一,刘福通先前沒替张明鉴撑腰,已经明显是在向咱们示好。第二,都督曾经借助过明教势力,如果刚刚有了自己的地盘,就忙着跟明教划清界限,传扬出去,对都督的名声也会有很大损害。第三,与刘帅交恶,只会便宜了蒙元朝廷。以上孰利孰弊,请大总管三思…”

“的确,属下也请大总管三思…”参军陈基也跟上前,低声劝阻。

“请大总管三思…”参军罗本同样认为杀了范书童有损大局,走上前拱手。

“公开审问他,并不一定要置之于死地…也不是要当众羞辱他们…”朱八十一先是微微一愣,旋即明白了大伙误解了自己的意思,“主犯和从犯,处罚肯定不一样。至于他们这些人到底有罪沒罪,你,我等人都说的不算,那些受害者才说得算。如果扬州城的父老乡亲都认为某个人沒罪的话,朱某绝对不会动他一根汗毛。可如果扬州父老都认为他百死莫赎,即便有神仙老子给他做后台,朱某也一定不会放过他…”

审判 中

“扬州父老?大人是说,要很多父老來旁听么?”包括最见多识广的逯鲁曾在内,周围所有人都是微微一愣。自古以來,审问犯人并给他定罪,都是衙门里各级官员的事情,老百姓最多只有旁观的份,哪有资格置喙?怎么凡事儿到了朱大总管嘴里,总能翻出些新鲜花样來?

“不是旁听,是他们來参与断案。”朱八十一看了大伙一眼,郑重补充。“回去后从难民中,找十三名六十岁往上,德高望重的,让他们组成陪审团…咱们只管定下刑罚等级,至于有罪沒罪,由他们十三个來决定,少数服从多数…”

“嗯?”众人愈发困惑,真的有些怀疑自家大总管是不是昨天被雨淋坏了,怎么满嘴都是新鲜词。陪审团,少数服从多数,把个衙门弄得跟菜市场般,说不定还能讨价还价一番。这案子还怎么审?以后官府的威仪何在?朝廷的威仪也必将荡然无存。

“咱们总得有些跟蒙元朝廷不一样的地方。”看出了大伙眼里的困惑,朱八十一拉住坐骑,望着大战后的旷野,耐心的解释,“死那么多人,在废墟上重建一个国家,总不能还跟蒙元那边一样,当官的说什么就是什么,老百姓只有低头听吆喝的份儿?否则,他们何必非要支持咱们?再说了,眼下咱们刚刚在这一带驱逐了蒙元官府,无论做什么都是另起炉灶。既然如此,为什么不试试新办法。大不了最后再改回原來的。好不好,却总得试试才知道。”

这是他心里的真实想法,以前一直憋着,沒有说出來。因为不知道自己的方法是否合适,也不知道朱大鹏灵魂里那些所谓后世的东西,能否适合于这个时代。但最近一段时间经历了这么多事情之后,他却越來越坚定的认为,那些想法必须拿出來试一试。哪怕是失败,也好过像现在这样,只是将蒙元的旗帜换成了淮安军的旗帜,其他基本上都照猫画虎。

这样建立起來的,不是他想要的国家。这样小心翼翼地做事情,所面临的麻烦,丝毫不比放手去做小。并且眼下凭着他自己在淮安军中的威望,无论怎么做,阻力都不会太大。而一旦大伙都形成了遵循旧规的习惯,再想做些改变,那可就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了。

果然,在听出他话语里的坚定味道之后,众人立刻不困惑了。相反,还有人从中领悟出很多原本沒有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