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8节(2 / 5)

加入书签

。每个人都觉得,禄鲲的办法,也许值得以试。把心向大元的人,都给大元朝送过去,看他们在北边,能做出什么事业來?十有连口热乎饭都混不上。反而会被那边当作细作直接抓进牢里,弄得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大伙一路谈谈说说,坐在马车里指点江山。不知不觉中,就进了扬州城。顺着玻璃车窗向外望去,只见宽阔的马路两边,处处都在破土动工。一些看好扬州未來发展的富户,还有刚刚从新式工坊、商铺里赚到了一点钱的百姓们,争先恐后,在刚刚清理出來的土地上,建设起了自己的新家。每一位忙碌者的脸上,都洒满了希望的阳光。

“老城里边,除了几处烧得不厉害的有主宅院,其他地方全都清理完了…”对着窗外的忙碌景色,扬州知府罗本,不无得意的介绍。“小学、县学和府学的地点也已经选好,只等商号把第一批材料运过來,就能破土动工。这次准备把学堂的房子全盖成砖石和水泥的,免得今后人多手杂,有走水的风险。江湾那边的百工技校也开始盖了,也是用砖石和水泥,估计再过两三个月,就能开课…”

“教习呢,能找得齐么?”朱重九从窗外收回目光,笑着询问。

“小学那边沒问題,扬州和淮安这边,读书人相对多些。咱们给钱给得高,很多开私塾先生都愿意來…”逯鹏接过话头,非常认真地回应,“县学的教谕,就由府学中选派。府学则相对难一些,目前准备等这次春闱结束后,找几名成绩优异者充任…”

“他们会愿意么?”朱重九愣了愣,犹豫着问。在他看來,凡是参加科举的,肯定都是希望在官场中一展所长。考中了功名却去当教师,总是可能有违人愿。

“准备参照宋制,将府学教授暂定为正八品官儿。”禄鲲想了想,低声补充,“如果做事认真的话,还可以酌情升迁到学局任职,或者转往地方。传承学问乃百年之事,很少有人会不愿意做。”

“也许师弟的选择,并非故弄清高…”听着禄鲲与朱重九的对话,施耐庵的灵魂再一次飞出了窗外。做官固然能一展胸中抱负,可如果在这朝气蓬勃的地方,开一座书院,传承师门学问呢?虽然眼下看不出风光,可随着淮扬军涤荡天下,书院中走出去的弟子,恐怕也要成为新朝的栋梁。那是二程当年都不敢指望的伟业啊,真的让刘伯温给做起來,天下儒学,又岂会由伊洛一家独大。。。。。。

注1:刘伯温的传记中,有“讲理性于复初郑先生,闻濂洛心法,即得其旨归…”的评价。

注2:章溢是龙泉人,宋克是长洲(苏州)人。所以用籍贯称呼他们。

刘伯温 下

“伯温兄,你用这种法子试那朱佛子,是不是有些过了?”

就在朱重九和施耐庵等人坐在马车上展望未來的时候,扬州集贤馆内一处院落的凉亭内,章溢、刘基和宋克三人,也在一起交流着各自的看法和打算。

他们三个当中,刘伯温已经四十三岁,年龄最长。章溢比刘伯温晚生了三年,所以称之为兄。至于宋克宋仲温,今年才刚刚而立,所以只能勉为其难才能做个小老弟了。

不过,刘伯温这个当兄长的,却显然有些不合格。听出章溢话语的奉劝味道,却摇了摇头,笑着反问,“有什么过分的?他朱佛子如果连这点儿礼贤下士的心思都沒有?我何必豁出自己的性命和日后青史留名的机会帮他?倒是你们两个,这么早就答应了他的聘请,万一他将來不能成事。。。。。。”

“不能成事,朱佛子要是不能成事,这天下还有谁能成事?…”宋克宋仲温脾气急,立刻站起來打断,“伯温兄,你可是觉得这蒙古人,还有坐稳天下的可能?”

“不修仁德,不重律法。父杀子如杀羊,臣杀君如割鸡。能执掌天下七十余年,已经是个异数。再继续坐稳江山,天理难容…”刘伯温想都不想,冷笑着着摇头。

正因为做过大元朝的官,所以他才更清楚这个朝廷气数已尽的事实。把天下人分为四等的蒙古朝廷,永远无法真正统治这片广袤的河山。残暴的杀戮只能起到一时的威慑作用,随着时间的流逝,就有新的一批年青人成长起來,继续前仆后继地试图驱逐鞑虏。

而蒙古朝廷对弱者敲骨吸髓,对真正的反抗者却总想着通过招安的手段拉拢,这种荒唐无比的对策,无形中更是助涨了造反者的意识,令他们更愿意通过抗争來获取更大的空间。

“那伯温兄你为何还要故意拿架子?朱总管正值用人之际,我等助他一臂之力,重整华夏山河岂不快哉?…”听刘伯温的话语里,对蒙元朝廷并沒带任何好感,宋克非常不解地追问。

“天下豪杰,又不止他朱总管一个?”刘伯温笑了笑,脸上涌起几分倨傲,“如此大争之事,非但君择臣,臣亦要择君。否则明珠暗投,岂不枉了我辈男儿在世上走一遭?”

“天下豪杰,还有谁值得我等去辅佐?你不是说那刚打下两个县地盘就忙着选妃子的徐寿辉吧?”宋克被刘伯温自信的模样逗笑,摇摇头,撇着嘴追问。

“徐寿辉?一介农夫尔,才多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