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科举文继母养儿日常 第139节(1 / 3)

加入书签

卫恕的发挥也正常,名次可能不如他们四人好,但一等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几日后,府学里放榜了。

毫无疑问的,梅若初位列榜首,是一等第一。

后头就是穆二胖了,他是一等第二。

卫奚第三,沈傲霜第四。卫恕发挥稳定,比去年的名次还高了一些,是一等第十二名。

而崔斐,则如梅若初预料的那般,在二等中游。

除开崔斐因为诗文题出了点岔子,算是发挥失常,其他人都考的很不错。

而且因为岁试虽重要,却也不是如科举正场那般定人生死的,所以这事儿很快尘埃落定。

这次岁考安排的早,所以跟之前不同的是,考完之后,府学里的一众秀才还得再上将近一个月的课,等腊八过了再放年假。

这次过年,卫恕和卫奚就不准备回京了。

这是卫家父母建议的,虽然他们也很挂念两个儿子,但一来是路途本就遥远,今年各地都有雪灾,更是不安全。二来是还有不到二年就是乡试了。等他们兄弟俩考过了乡试,成了举人则能去京城参加会试,一家子团圆的日子在后头。便也不妨把这种对家人的思念当成动力,在这段时间里好好冲刺。

而沈傲霜也说自己并不用回家,他在沈翠和穆二胖的心里就是不受家人待见的‘小可怜’,所以对此倒也不意外。

腊月之前,劳不语也从外头回了来,出去了一遭,他整个人虽显得有些疲惫,但精神头格外好,容光焕发,精神奕奕的,看着倒像是年轻了几岁。

前头他出发前不是还觉得自己去当评判有些不够格儿么?

后来虽然得了书院里众人的鼓励和肯定,他大着胆子去了,但多少也有些没底,想着会不会是那些个山长只是碍着老山长的情面不好拒绝,私心里对他本人并不服气。

结果去了之后,劳不语才知道自己想多了,并没有任何人不服气他当评判,反而很多同为评判的山长都客客气气地请教询问他三年教养出一个‘小三元’和好几个秀才的心得。

这种待遇凌青明都没有,虽然青竹出了个连中六元的穆云川。

但众人都在早年的书院大比中见过穆云川,知道他天赋异禀,乃是当世罕见。

这种人不论是放青竹,还是放其他任意一家书院,也绝对不会被埋没了去。

便也显不出凌青明教书的本事多高明,其他山长私心里觉得自己也能做到。

反而是翠微这边,三年前的书院大比,翠微绝对是个再简陋不过的草台班子,好几场小比都直接弃权,连决赛都进不去,复赛还是弘乐的老山长保着进的。

而成了小三元的穆二胖,当年更是只能参加投壶小比,其他比试都完全不会的。

加上让人有印象的卫奚身体孱弱,会算学的‘张生’又身负残疾。

这书院差不多把老弱病残都给集齐了。

能在这种条件下,把那样的学生培养成小三元,可不是奇迹?

这把劳不语给乐得,回来一边说还一边嘴角忍不住上扬。

“我那师兄刚见我的时候可傲气了,还让我戒骄戒躁,那神情分明在说‘我家书院出了个六元,你家才出个小三元,没什么好说道的’,结果回头其他山长却是一边恭维他,一边只围着我,和我请教心得,这把他给气的,脸一天赛一天的黑!”

沈翠听着他的话,脑补了一下场景,也跟着弯了弯唇角。

书院众人又齐齐整整地聚在一处。

说起来翠微成立到现在,沈翠还未曾有过跟这么多学生聚在一起过年的时候,沈翠便想着要好好热闹一番。

还没等她想好具体怎么热闹,劳不语又接着说了一个好消息。

今年承办书院大比的是跟弘乐齐名的文俊书院,文俊书院的刘山长虽然不如弘乐的老山长那般德高望重,但他也是一代名师,很擅长押题解题。

用后世的话说,那位刘山长就是特别擅长应试教育的那种老师,每一届考官的喜恶他都能摸的透透的。

“咱们省的学政不是也姓刘么,他和刘山长虽然不是什么亲戚,但也算缘分一场。刘山长就应了他的邀,来年开春之后到咱们省各府城的府学讲课。”

能免费得到名师授课,于都在府学里的几个少年来说,可是好事儿么?!

因此几个少年闻言都是精神一振。

崔斐酝酿了半年,此时总算是找到了合适的时机,趁着大家都在,透了口风,来了个喜上加喜。

“半年前我家帮我相看亲事,最近定的差不多了……我可能年后不久就要成婚了。”

崔家五月时就开始为崔斐张罗亲事了,忙到现在也终于有了眉目。

沈翠是早就知道的,因此并不意外。

其他人都是这会儿听到他说了才知道这桩事,他们先是一起给崔斐道喜,又争前恐后地问起来了。

“怎么就要成婚了?前头没听你讲过。”

“是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