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38节(6 / 7)

加入书签

,盟军一度曾经取得战略上的优势,不过,在德空军装备了新型的配备了反坦克火箭弹的虎式坦克以后,盟军的装甲部队开始受到压制,战局渐渐被德军拉平……

放眼全世界,整个1943年第一季度,盟军体系就只有学兵军发起的反攻进行得有声有色,其它各条战线则都是噩耗连连,这自然引得美英苏等国元首纷纷将目光投向了中国东南方。美国方面在引进了金雕和“雷霆导弹”、火箭炮以后,又将目光投向了学兵军的战车和自行火炮。而且,他们不仅要求引进武器,还呼吁学兵军加大在澳洲的兵力投入,并希望学兵军能够在中南半岛发起反攻,以为澳洲战场减压。北非战场,英军是主力,英国人则点名道姓的提出希望学兵军增援一千辆以上的“山魈”。苏俄原来是一直和老蒋的中央政府打交道的,现在迫于压力也派出了专门的军事代表团赴广州,希望和学兵军加强合作……

学兵军成为同盟国方面的最后希望,这本是欧阳云矢志追求的。不过现在看来他似乎玩过火了,综合来看,日军的实力虽然有所提升,但是陆军却被学兵军全面压制着,想要改变中国战场结果的可能性不大。但是德国方面就着实令人担忧了,德军现在的实力,单以兵力计就超过了一千万人。这里面虽然很大一部分都是扈从军,战斗力有限,问题是基数大啊。做个不恰当的假设,哪怕就是这些德国扈从军打不还手,那杀光要花多久时间?

欧阳云原来的设想不过是借着这一次世界大战提升一点国家的国际地位,并顺便发发战争财而已,但是现在,很显然,不管他愿不愿意,学兵军乃至于国家都需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了。国际舆论呼声一片,要求学兵军增兵海外,但是欧阳云却认为目前时机尚不成熟。而为了堵住西方的嘴,他便授意吉星文组织了这次采访活动。

欧阳云认为学兵军尚不具备增兵海外的条件,列举最多的理由便是中国国内刚刚光复的地方民生和经济的恢复尚需要很长时间,学兵军必须稳定住这些地方以后,才有能力论及其它。这个理由并不牵强,日军长期对占领区中国百姓的盘剥,令普通民众特别是城里的几乎都家无余粮,而单单为了解决光复地区民众的吃饭问题,于学兵军而言就是一项无比艰巨的工作。

富士山

西方记者对日军的残暴其实已经有所了解,不过为了国家利益,他们进行报道的时候未免为遵照国家意志而避重就轻。欧阳云让吉星文组织他们亲往一线采访,正是为了彻底堵住他们的嘴,让他们必须站在记者的职业道德门槛上进行实事求是的报道。

事实证明这一次采访活动是必须和必要的,当这些西方记者将自己在南京的见闻电回各自的国家以后,西方要求学兵军立即增兵海外的呼声果然弱势了很多,当然了,这里面绝不包括各国的首脑。比如说美国总统罗斯福和英国首相丘吉尔。

作为经验丰富的老政客,又有着情报部门送呈上来的第一手情报资料做参考,他们很轻易的便看穿了欧阳云的“欲盖弥彰”。

法肯豪森一行从欧洲远赴广州,似乎行踪很隐蔽,实际上根本没能瞒过英美还有苏俄间谍的眼睛。学兵军和德国法西斯私下进行接触,不管学兵军出于何种目的,光这个事件本身就够骇人的。盟军诸线战场掌握着主动权的就学兵军这一路,如果学兵军和轴心国达成默契,那对盟军而言绝对是致命的打击。

“中日乃是死敌,因此欧阳云绝对不会向轴心国妥协,但是我们必须警惕他们绕过轴心国和同盟国达成秘密协议。法肯豪森上一次广州之行不久,德国的火箭得以列装部队,可以断定的是,他们肯定从学兵军获得了帮助。法肯豪森这一次广州之行,我敢肯定是为了金雕和雷霆,我们绝对不能让他达成目的!”在一次军情会议上,美国战略情报局局长威廉·约瑟夫·多诺万如斯福很清楚,中德缘于曾经的友谊,加上并没有直接的利益纠葛,所以虽然现在分处两个阵营,实际上相互之间根本就没有敌意。一个处理不当,或者德国一方开出足够的条件,那么学兵军虽不至于直接倒向德国,但是和德国达成私密协议,并建立合作关系却是极有可能的。罗斯福和欧阳云接触多次,心中对他的定位是极端的民族分子。认为要想让他保持现在的立场,只能顺应他的意思给予足够的好处。“如果有必要,我们可以提高援助规格。”在一次高层会议上,他提出了这样的意见。而他这个想法刚刚披露,立刻遭到了几乎所有与会的美国军政高官的反对。

罗斯福将欧阳云定位为极端的民族分子,所以还能理解他斤斤计较、不惜一切手段为本国谋福利的行为。而在副总统华莱士和陆军参谋长马歇尔、海军部长诺克斯等人看来,欧阳云的行为却是讹诈,是属于完全无视大局自私自利的小人行径,实在可恨可恼。用华莱士的话来说:“……中国人说经济遭到破坏,需要援助,我们立刻拨款;中国人说武器装备落后,需要支援,我们立刻紧急提供。可是我们的付出得到了怎样的回报了呢?我们从学兵军引进的哪一项技术没有付出高昂代价?这是盟国之间该有的态度吗?长期以往下去会发生什么呢?美国越打越穷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