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946节(4 / 5)

加入书签

自忠:“这应该是好事啊!可是我为什么高兴不起来呢?”

于学忠:“我也是一样,这,这也太容易了吧?这样的话,还要我们何用?”说完他自己先吃了一惊,他和张自忠、江铁掌再次交换眼神,然后说道:“看来,这次战事结束之后,我有必要重新到陆军学院进修一下!不然的话,我大概得被淘汰了!”

导弹部队的异军突起,让于学忠产生了危机感。而受他这句话启发,张自忠还有江铁掌都一度陷入沉思中,张自忠更是惊惶的发现,虽然他打了一辈子仗,但是现在似乎又变成了新兵蛋子,变得不会打仗了。

不怪他们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其实,对于导弹部队的作用,便是欧阳云也认识得很不到位。虽然,他习惯性的将二炮视做战略部队,但是其实并不是很清楚这支部队的真正作用。

似乎有点不可思议,然而事实就是如此。毕竟,在穿越前,欧阳云也只是一个半道出家的特种兵而已。虽然他能够灵活应用多种武器,也具备相当的战斗技能。可是,因为从来没有站在相应的高度处理过相关的事情。所以,当导弹被他的金手指点开之后,对于这支新型部队的使用,他其实只知道个大概,并不具备完整客观的认识。

中国远东军向苏俄北方方面军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张自忠原本的意图不过是坚决执行最高统帅部的策略,给苏俄人一个警醒而已。但是,因为导弹部队的出现,因为导弹部队一出手就获得了空前成功。苏俄人的反应,却开始偏离中国方面的认知轨迹了。

和张自忠一样,朱可夫接到报告之后也是坚决不相信自己的眼睛,所以,他不仅回电瓦图京,再三向他证实。另外,他还派出了三架金雕,让它们前往战场拍摄照片,想要通过“眼见为实”来判断此事的真伪。

这时已经是第二天。当三架金雕拍摄的航空照片被摆放到朱可夫的面前,这个在那个时空最为风光的苏俄元帅,登时就完全被惊呆了。

围绕着一段被炸得断成了几十截的铁路,苏俄人的火车还有坦克装甲车残骸撒得到处都是,而在这些金属残骸上,支离破碎的则是不知道多少个苏俄红军官兵的遗骸。动辄十几米深的爆炸坑呈现在朱可夫面前,一旦想到这些深坑是从将近两百千米开外发射来的武器造成的,饶是朱可夫见惯了大场面,也不禁胆为之寒,良久无法发出一语。

断血

瓦图京虽然被中国远东军的火箭突袭骇得不轻,不过他还是第一时间作出了最正确的反应,即第一时间将能够撤回的一线部队都收回来,并在伊尔库茨克建立新的防线。而在次日给朱可夫的电报中,他如此诠释这么做的理由,认为在没有找到克制中国人火箭突袭战术的方法前,苏俄红军要做的不是如何打退中国人的侵略,而是应该避免被中国人再次锁定坐标方位,以免重蹈覆辙。

做出这个决定,瓦图京是经过慎重思考的。因为苏俄特殊的政治环境,他很清楚,一旦做出这样的决定,那就意味着,除非他在之后能够取得不亚于全歼敌军两个坦克师这样的战绩,否则的话,一挨战事结束,等待他的必然是铁窗生涯。不过,让他放任一线部队不管,坐视他们被中国军队梯次吃掉,这种事他实在做不来。于是,经过一番思想斗争,最终,他选择了不顾个人前途而保存部队。

兹事体大,朱可夫不敢擅专,只能报告斯大林,请他作出战术指导。

昨天晚上,斯大林就已经接到了瓦图京的报告。而当时他作出的第一反应是立刻回电很不客气的训斥瓦图京一顿,并让他认真考察一下身边的参谋人员,认为“北方方面军司令部的参谋素质有待提高”。是的,斯大林当时根本不相信“两个最精锐的坦克师被中国人一通火箭就给打没了”,还以为是北方方面军的通讯参谋在发电报时出现了语言文字上的错误。

直到接到朱可夫的电报,他才知道,那看似天方夜谭的事情居然是真的。

“瓦图京不是装甲战专家吗?他怎么可能犯这样的错误?两个坦克师?整个苏维埃总共才多少个坦克师?他以为坦克是小孩子手里的布娃娃,想要多少就要多少吗?”作为独裁者,斯大林的思维方式在他成为苏俄的第一人以后就定型了。即,错误和失败肯定都是人为因素,都是下面的人不按他的吩咐擅自行事的结果。自然,他们就应该为自己所犯的错误担负一切后果。

如果说白白损失两个坦克师,斯大林捏着鼻子还能接受的话(第七集团军的事情,瓦图京和朱可夫都还没有上报,也许他们认为第七集团军还有全军而还的可能),瓦图京擅自下令部队放弃贝加尔湖西岸的一线阵地,在他看来就是可忍孰不可忍了。“苏维埃的每一寸土地都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身为红军战士,就应该和敌人血战到底!瓦图京这个混蛋,谁给他权力后撤的?贝利亚,立即让保卫局将他押送到莫斯科来,我要亲自审问这个混蛋……”即使“两个最精锐的坦克师被中国人一通火箭就给打没了”,但毕竟没有亲眼所见,所以斯大林根本不能理解瓦图京的战略撤退。

几乎同一时间,重庆,欧阳云也接到了张自忠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