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古代药膳手札 第26节(2 / 3)

加入书签

肚,一日就,”齐姑狠狠心,“就给他吃两顿,起早就带着他跑去。”

“前面可以先多走走,过个五六日再跑。十日后回到我这里诊脉,我好给他再看看。”

齐姑连连应下,她是真怕家里头埋怨,付了钱拉着小虎往外走,从今日开始她就得做个严母了。

晏桑枝的名声还没传出东城巷中街,看病的人三三两两过来,也好叫她歇口气。

晌午的天正好,她把看病换来的一堆还没熟的干柿子,叫麦芽几个帮忙皮全给削掉,长条的柿皮不扔,放到竹匾上晾干。

柿子过热水,用绳线挨个串起来,挂在屋檐底下,好叫它们经由风吹日晒变得干扁起来,到时候再放到瓮中,叫柿饼生出白霜。

白霜可以剔下来做柿霜饮,柿饼还能吃。

晏桑枝还放了几个干柿子给捂住,等软和了好叫大伙都尝尝。

院子里有淡淡的柿子香气,不过很快就散在推开的门后,进来的是谢三,他今日的脚步有些许匆匆。

看到院子一堆的人后,他止住脚步,直冲晏桑枝喊,“小娘子,你能跟我去一趟我家吗?”

“吃了几日驴肉汤,我娘病好了点,甚至

有一日还同我家里小儿玩闹。我以为她是好了,结果今日人就躺在那里,不想吃也不想动。”

去谢三家的路上,他靠在车壁上在解释,晏桑枝还没有看到人,只能宽慰他几句。

一到他家门口,晏桑枝匆匆跟他进去,连门口围了那么多人也没有在意。

谢老太太的屋子里生了火炉,进去一股热意,谢三在前头跟她说:“我还请了侄子过来,到时候小娘子可别惊到。”

他一说,晏桑枝大致能猜到是谁。

果不其然谢行安坐在乌木椅上,默不作声听他表祖母翻来覆去说年轻的事情。

听闻门口有动静,斜坐的身子往外探了一点,眼神落到晏桑枝身上,不动声色收回,站起身来,衣袍落落。

他说:“我瞧过了,虚火上扰,倦怠懒动,食少。”

谢三还丈二摸不着头脑,晏桑枝却知道是说给她听的,于是回他,“若把脉无误的话,吃点枣柿饼,对此有奇效。”

“要什么,我立马叫人备下。”

“红枣、柿饼、白面,都要好的。”

谢家出了巷就是大街,买点东西很方便,不过一刻就有小厮提着一竹篮的东西进来。

谢三想带晏桑枝去厨房,可床上的谢老太太又开始胡言乱语,嘴里喊三儿。

他便将目光看向谢行安,“要不你替三叔带小娘子去后厨?”

谢行安应下,提过那堆东西,经过晏桑枝身旁时轻轻落下一句,“跟我走吧。”

作者有话说:

春夏秋冬,辛劳采得山中药;东西南北,勤恳为医世上人。——百度

大蒜汁解蟹毒来自《饮膳正要》感谢在2022-06-08 23:51:30~2022-06-09 22:26:5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春未绿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乐微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枣柿饼 ◇

◎真的要针灸吗?◎

谢三家的灶房在很偏僻的角落里, 七拐八拐,穿廊过道。

灶房里没人,锅膛里早就熄了火, 柴火胡乱堆积在那里。

晏桑枝今日穿了件窄袖的衣衫,生火正好, 她是不大指望谢行安的, 端看他长了张不染烟气的脸,就晓得他没沾过这些事。

往外才走了两步, 他却已经施施然坐到那灶台后的矮凳上,许是察觉到晏桑枝的目光。

他弯折木枝将它塞进膛灶里,长指握着发烛,木枝点燃后发出蓬蓬的声响,混着他平平的音色, “倒也不用这般稀奇地瞧我。”

谢行安的面容被火光染上些许红, 他掷了几根柴火进去,又道:“我幼时学医术,静不下心, 先学的煎药。那时祖父要我一日都候在炉子前,从烧炉到看药,学一年才期满。生火算不得难事。”

这些本没有什么好说的,大抵是他想到了梦里她也是这般过的, 生出点共鸣来。

晏桑枝拿过篮子, 把东西全都挑拣出来,自然搭话,“我不一样, 我先学认药材。那时我爹夸我是认药的好手, 有些药闻过就不会忘记。煎药我只学了小半年, 摸脉和看相却学得不好。”

她垂头,将柿饼上的蒂全给摘下来,扔到一边的小碗里,语气带了点怀念,“我那时最讨厌练字,成日有誊不完的医案。”

现在倒是能静下来好好写了。

谢行安拨弄着柴火,他忆起梦里她练字时鲜活的模样,低低笑了声,须臾便敛起平展的眉。

前朝啊,是吃人的地方。

“行医总是有诸多痛苦,”谢行安起身,“可从阎王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