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天骄 第83节(2 / 3)
各家经典注疏,由名臣统一修撰颁布天下,为五经要解。从此经义统一,有章可循。只是礼记要解以熊安适,王堪之疏为底本,却选用了刘炫注,但凡两者有不同处,以何为准?”
“自然以刘炫注为准!”
“那又是为什么呢?刘炫,熊安适,王堪,不都是名动一时的儒门大家吗?学问地位才识不分高下,为什么就一定要以刘炫注为准呢?”
“五经要解既然以刘炫注为准,那自然要遵循要解。疏不破注,不知道吗?!”
“那五经要解为什么要以刘炫注为准呢?论采俊丽,见识精微,似乎他也不比那两位强啊。”
姚先生窒住。铁慈提出的问题,其实也是当前儒门的争论点之一。所谓无第一,学说之间本就难分高下对错。前朝编撰的经义要解,从众家学说里选出一篇来做注疏并以之为唯一范本。本身就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再加上流传过程中甚至往往出现谬误,但本着尊重经典,疏不破注原则,后续一切学说见解都不许脱出五经要解的注疏范围,很大程度上是对思维和学说的禁锢,更不要说还存在以讹传讹现象,所以对这本经典,儒门有非议的也很多。
姚先生并非不知道这争议,却嗤之以鼻,教书时也从来不会提出这种问题来思考,甚至以之为异端邪说,听铁慈这么说,心中怒火便升了起来,正要呵斥。
铁慈又悠悠道:“那是因为,刘炫是当时编撰要解的渊阁学士李晟的太师叔祖啊!”
“因为编书者属于刘门学派,自然要选自家学派的开山之作。以至于刘炫在注疏里,明明有两处,因手头古籍被风雨侵袭,缺字少句,导致他理解错误,所注之疏与熊氏等人南辕北撤,也照搬错处,硬生生以错就错,流传至今!”
“你你胡说!你如何知道!”
“在天阁藏书万卷,孤夜集集合各代大儒家书私信残卷,其中也有刘炫的。他提过两处书卷存在错误,后期他曾多次寻全本核对,在家信中提出修改,可惜原先的版本流传开来,后来的版本连遇战乱又遗失了,才导致您拿着一本有错的书奉为圭臬,还要将明知是错误的注疏教给学生!”
“你”
“还是您根本没看出来那几处蒙童都看得出来的问题?”
“这”
“您教导我说,修道亦修德,修德为修道。您看不出明显的谬误,对于书中的疑问没有质疑精神,这是道没修好。您其实看出书中明显的谬误,但您那僵化的脑袋不以为然,将这些错误一代代地传授下去,甚至不去提醒其间的问题,使其永无被思考和被修正的机会,这是德也没修好。您现在还站在讲案上我感到非常奇怪,您难道不应该走下来,和我一同面壁反思吗?”
“”
满室寂静。
刚才还在幸灾乐祸的甲舍书生们都已经听傻了。
见过质疑师长的,这在书院还是被推许的,认为有思想的行为。但是也没见过连儒家经典,明经科教科书,天下学子奉为经典的五经要义也敢质疑的货。
更要命的是,这个众人以为是草包的家伙,质疑的点很狠辣。这人说的孤本,在天阁,都是在座学生入学后才隐约听说,却都没机会接触的高端货。
一时间众人面面相觑,有人屁股移动,把座位挪得离铁慈远一点。
姚先生站在台上,脸上一阵白一阵红。
出去和铁慈一起面壁是不可能了。
责骂她也没那个脸,铁慈提出的问题,他确实无法回答,他连孤夜集都没听过。
而那两处谬误他心知肚明在哪,不敢面对。
他只能站在台上,受刑般地熬过那一刻钟,对着底下齐刷刷的头颅,熬到青红黑白的脸色转盘般转过一圈,才勉强咳嗽一声,继续上课。
铁慈也不和他继续杠。站在讲堂门外,把书本往墙上一放,双臂架上去,睡觉。
昨晚没睡好,男人为什么个个打呼?
以后她三宫六院,不选绝色,不选家世,首选打不打呼!
刚趴上去,就听见“嘘”“嘘”声音。
谁在随地大小便?
铁慈回头,就看见对面甲舍优堂,一人在讲堂里探着脑袋,正对她嘘嘘呢。
距离有点远,隐约看出是丹野。
他旁边是呼音,他姨,伸出长腿,一把将身子已经快要歪出座位的外甥给勾回来。
但上头先生已经看见了,点了丹野回答问题,丹野站起来,也不知道说了什么,就见那先生手臂一伸,对他做了个“出去”的手势。
铁慈心中哈哈笑了一声。
果然很快,丹野抓着一本书走了出来,不在自己讲堂外罚站,走到铁慈身边,也学她将书往壁上一放,趴在书上,和她脸对脸,睁着一双大而眼角弯弯的眼眸看着她。
两人气息相闻,铁慈觉得有点太近,往外挪了挪,丹野却又追了过来,眼看再挪就要挪出墙外,铁慈无奈停住。
讲堂外走过一个人,本来直接走过,侧头一看,忽然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