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7节(4 / 5)

加入书签

这位殿下耗了她这许久,最后出尔反尔的丢下这句话就干脆利落的走人,倒也并不怎么意外失望。因知这位殿下最是个靠不住的,只怕他都不一定会去给他嫡母拜年,又如何能指望他去带话。只是摇头苦笑,觉得自己今儿真是霉运缠身。

因此回去后便没跟采薇提起这一节来,省得害她心中有了盼头,左盼右盼的,只说是太妃不在府中,也不知什么时候能见到,采薇听了也只得先去求了二太太,请她帮着先找找那位孤鸿道长。

麟德十九年这一年的正月,于安远伯府而言,远比上一年要热闹许多,因添了崔相这一门亲戚,今年前来伯府拜年之人除了先前多年的旧交外,还有许多从前无甚来往的人家。

但凡有堂客来访,伯府的几位姑娘均会换上新衣前去见客,就连吴婉、吴娟姐儿俩也不时会被叫到前面去见客。只有采薇一人,大半时候都孤零零一个的呆在秋棠院的屋子里。她倒也不在意,独处时或默诵先前父亲教她背下的那些文章,或抄写佛经,再做些针线女红,也并不觉得如何寂寞凄凉。

眼见便要到了正月十七,这一日乃是她父亲的忌日,且是大祥之祭,去年的小祥之祭时,因宜芝正帮着四太太管家,早早的便替她准备好了一应祭祀所需之物,今年虽四太太早命人备了一份祭品在十六日给她送了过来,可采薇一见那等简陋粗劣之物,便知是被那经手之人克扣去了不知多少,只拿些劣等之物来敷衍她。

☆、第三十八回

采薇再在心里如何感叹,仍是将东西收了下来,又给了那送东西的婆子二百钱赏钱。回头请她奶娘拿了张二十两的银票寻个由头出府一趟,另去采卖些上等的香烛祭品回来,又命香橙拿两锭银子去厨下先讨几样果品来。

杜嬷嬷见香橙取了匣子里仅剩的两锭银子就要出去,忙道:“旧年正月的时候,姑娘不是得了几个“吉祥如意”的金银锞子吗?倒不如把那几个锞子使出去,省得有人见姑娘一出手就是二三两银子的,回头又要嚼舌不说,恐又惦记上咱们这里。”

采薇听了点头道:“到底是嬷嬷心细,虽说咱们手头现就这么点银子了,可也该‘财不外露’才是,把那几个金银锞子使出去到是极好的。”说完忽又笑道:“今年你家姑娘不得出去见外客,倒是不知少挣了多少押岁钱呢?”

众人听她说得可怜,眼睛里却是点点笑意,便都笑道:“姑娘多大的人了,还在乎这个?”

等到一切齐备,当日晚上,采薇便命她几个丫鬟把一应祭祀之品全都搬到后罩房最西边的一间屋子里。那秋棠院虽只有二进,却在正房后面也有几间后罩房,因有些破败,也并不住人。采薇先已经跟她姨妈禀过了,暂用最西边的那间屋子来祭祀父亲,赵姨妈也答应了。

于是十七日这一整天,采薇都把自己关在那间屋子里为亡父行大祥之祭。虽然祭礼已然行完,她却仍不愿走,仍是跪坐在父亲的牌位前直到夜里三更时分,直到两位嬷嬷劝她道:“姑娘也该去安歇了,若是熬坏了身子,老爷在天之灵又如何能安心。”采薇方才起身。

她转身时无意中瞥见后窗外竟似立着一个人影,不由一怔,急忙回头再去细看时,窗外那抹黑影已然消失不见。倒叫她疑惑那里是真有个影子,还是自己眼花看错了?

“姑娘这是怎么了,可是跪得久了,腿酸了不成?”郭嬷嬷见她忽然立住不动,忙问道。

杜嬷嬷见采薇不错眼的盯着后窗瞧,也问道:“姑娘是在看什么,可是瞧见了什么?”

采薇这才回过头来,“我并没有见到什么,许是跪得久了,有些眼花,二位嬷嬷也跟着我累了一天,咱们快些回屋安歇吧!”

若不是第二日又发生了一件事,采薇或许当真会觉得那后窗上的人影不过是自己眼花罢了。

第二日晨起,她方打开梳妆匣子,正要对镜梳头时,突然发现里面多了一个白色的荷包,虽是用上等的白绫所做,但样式却极简单,且一丝绣花也无,最奇的是那上面还歪歪扭扭的写了三个字:“押岁钱”。

采薇打开一看,见里面装着一对“笔锭如意”样式的金锞子,她忽然想起前日她曾感叹今岁少收了不少押岁钱,结果这才隔了一天,就给人给她送钱来了?

她这几个丫鬟都是信得过的,两位嬷嬷更不必说,难道是隔墙有耳,被人偷听了去?

她又想到昨夜她看见的那个人影,不知怎的,心中隐约觉得这包押岁钱似是和那人影有关?可若当真是那个人影干的,那人又是何人,为何要给她送这一荷包的押岁钱?是听到了她的感慨而有意为之,还是……

采薇直想得头都痛了,还是没想出个所以然,她将这府里的人挨个想了一遍,也没找出来谁是最有可能会给她送押岁钱之人。虽她第一个就想到宜铭、宜锐这兄弟俩,可他二人如何能轻易到得了这秋棠院,况她也听五太太说了,宜铭已然定亲,这两年来他们表兄妹又极少相见,纵然他之前待她极好,此时也应该再不会有什么别样的心思了。

那又到底是何人给自己丢了这一荷包的押岁钱呢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