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1节(4 / 6)

加入书签

由她自己支配,家里头的财权还是牢牢握在男人手里头。因为无论在世人眼里,还是律法所定,一旦一个女人嫁人为妻,那她就是这个男人的附庸私产,只得依附丈夫而活,以夫为天。连她都是男子的财产了,何况她带来的嫁妆和她赚到的钱财?”

“可见,还是需要先在制度上有一定的保障!”马莉赶紧见缝插针地又强调了一遍她的理念。

“现在就在制度上要保障,那些男人们一定不会答应的。再说了,难道真改动了律法,就一定真的能在这片国土上做到吗?”采薇反问道。

其余四人尽皆默然,就连马莉这个在大秦才待了二三年的异国人士也早看明白了,这大秦的律法,看着白纸黑字写的清楚明白,实则很多时候那就是一纸空文,别说是天高皇帝远的乡野村镇完全不按律法行事,就是天子脚下的京城地界,那种种违法乱纪的事儿还少吗?

在这大秦国真正管用的是权势二字,只要你够有权有势,那么什么律法条例都不过是一纸空文,半点也奈何不了你。

“那阿薇的意思是?”邹晴疑惑道。

“现今女子为什么一定要找个男人嫁了,是因为‘嫁汉嫁汉,吃饭穿衣’,她要找个人来养活她自已,可若是她能自已挣到不菲的银钱,足够她生活的很好,那她还会再去嫁给男人,成为他的附庸私产,为奴为婢的去侍候夫家吗?”

耿家姐妹眼前一亮,可是邹晴却立时又想到了新的问题。“可是阿薇,有时女子嫁人也并不全是为了吃饭穿衣,而是人言可畏,总说什么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若是到了岁数还不出嫁,不知要被街坊邻里奚落嘲讽成什么样子。就是姑娘自已不想嫁,可她的父母兄弟碍于颜面能同意吗?”毕竟这世上像她父亲和耿家叔叔这样通达明理的父母可不多。

采薇喝了一口红枣枸杞茶,缓缓道:“姐姐们是知道的,江南不但是鱼米之乡,更是盛产丝绸。不少江南女儿靠着养蚕丝织每年能赚到十二两银子,而租种十亩田地一年所得利银才不过二两。慢慢的,有些姑娘就不愿再成婚嫁人了,嫁的汉子挣的钱既没她们多,还要对她们摆出一副大爷样儿等着她们伺候一家老小,动辄还要挨打受骂。”

“她们觉得自已哪怕一个人过也比嫁人快活许多,而且有这个想法的人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于是这些不想嫁人的姑娘聚到一起,建起一座宅子取名净女堂,和姐妹们住在一起。她们自已把头发梳成已婚妇人的发髻,自称净女,在家人亲朋面前发誓此生绝不嫁人,宁愿和自梳的姐妹们一道群居而生,独身终老。若是她们中有一人被其家人逼婚,那么所有自梳的净女会在她被逼嫁入男方家那一天,手拿棍棒冲过去闹亲抢亲,更有不少净女甚至宁愿以死相抗。这些女人的激烈抗争终于为她们争取到一方小小的天地可以让她们在其中自由地生活,不是作为一个妻子,一个母亲,而是作为一个人。”

“阿薇你该不会是想……”耿家姐妹俩想到一种可能,忍不住异口同声问道。

采薇点点头,“不错,我就是这样想的。如果能让更多的女人可以通过养蚕缫丝来自已养活自己,咱们再在那些丝织业发达的州县建起一座座安女堂来,庇佑那些因为可以自给自足而不想嫁人的女子。当越来越多的女人选择不婚不育时,或许这个国家的男人们才会意识到该是他们做出一些改变的时候了。”

邹晴终于点头道:“这法子听上去似是可行,可是真要运作起来,只怕还是会遇到种种阻力吧?”

采薇笑道:“这法子若是十年前或是十年后想要运作起来,自然是千难万难,可是眼下动手操办,虽不会是一帆风顺,却恰好赶上一个于我们而言千载难逢的良机,能够助我们事半功倍,马到功成!”

☆、

众女一听采薇说眼下正逢到一个百年难遇的良机,忙齐声问道:“是何良机?”

“就是眼下这一场战事。”采薇沉声道:“虽说战乱一起,乃是这世上最大的人祸,更何况鞑子侵我国土,毁我家园,杀我百姓,抢我民财,于我大秦国民而言,绝非是一件幸事,可也正是这样一场战乱,其中暗藏着能让咱们女人自强自立的机会。”

“姐姐们试想,战时男子们全都从军去保家卫国,在劳力紧缺的情形下,好些原本由男人干的活只能由女人顶上。更何况眼下大秦国库的主要收入全由海市而来,海外诸国最喜欢的丝绸本就是咱们女人最擅长的营生,咱们正好借着这个势头大力发展丝织业,让更多的女人能靠着养蚕纺织发家致富。这就是所谓的天时!”

“而江浙、两广及福建一带的地理气候均是宜于种桑养蚕的,且离东海南海又近,织好的丝绸极是方便运到各处海港随商船出海,给咱们换回大把的金银来。况且如今的海市经过之前两年的探路经营,无论是出海航行还是往来贸易都已经是熟门熟路,此谓之地利!”

天时地利都有了,那“人和”呢?

众女又是齐声问道,采薇狡黠一笑,“所谓‘人和’自然是刚巧这世上有咱们姐妹几人,放着自个的舒服安逸日子不过,偏要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