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0节(2 / 4)

加入书签

尚书你居心何在?眼下我大秦的风气是个什么样儿的,女子别说丈夫死了三年,要另嫁他人都被会唾沫星子淹死,就连被男子□□,明明是无辜的受害者,也会被人口诛笔伐,说什么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一定是她自己不检点才会如此,失了贞节不说赶紧自尽以洗清名节竟还敢报官,真是毫无廉耻之心云云……”

“女人们千百年来一直被你们灌输要将自已的贞节看得比天还重,男人们可以三妻四妾,女人却只能从一而终,好女不嫁二夫的所谓女德。结果你这会子又跳出来说要让她们为了那些娶不到老婆的男人一次嫁给好几个人为妻,嫁的人还都是兄弟?你们先前口口声声嚷嚷的女人的贞节呢?这会子不担心头顶绿油油了,也不担心这么做是不是有违人伦了?”

那工部尚书嘟囔道:“这不是事急从权吗?……”

“是事急从权还是一切皆从你们男人的角度利益出发?既想三妻四妾,又想所有的女人都对你们从一而终,又怕底层的男人们娶不上媳妇起来造反,干脆再让底层的女人去一人侍候几个丈夫,女人在你们眼里是什么?她们是和你们一样的人,活生生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不是个摆设物件,拿来下崽的牲畜。你们的节操都被狗给吃了吗?简直是毫无下限可言!”

“你们觉得你们提的这几条真要是颁布了出去,女人们会乖乖听话的去嫁人吗?去嫁上好几个丈夫吗?”

“只要朝庭发下话去,强制执行,管她们愿意不愿意,这胳膊还能扭得过大腿?”兵部尚书撸着袖子说道。

采薇森然道:“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现今已经有数百的民女为反抗《配婚令》或是自尽,或是自焚,你们若是一意孤行,真要强行逼婚,最后只会是一个玉石俱焚的下场。”

“臣就不信这些女人们个个都这么不怕死?”兵部尚书色厉内荏地道。

“若是嫁人如同上刑受罪,其折磨苦痛远甚于去死,那于她们何言又何惧之有?”采薇沉声道。

“这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明明是人之敦伦大欲,她们怎么会觉得是上刑受罪呢?”刑部尚书觉得匪夷所思,不是都说“女大不中留,留来留去留成仇”吗?怎么还有宁死不嫁的呢?不嫁给男人,她们怎么生孩子做母亲,成为一个完整的女人?

“是啊?”采薇缓缓说道:“明明是饮食男女,人之大欲,为何到如今,这些女人们却视嫁人为妻如洪水猛兽,宁愿孤老终生,甚至以死相抗也不愿嫁人生子,夫唱妇随呢?”

采薇质问完后,也没指望他们会回答,径自拿起一份卷宗,命一个内侍传给群臣过目。

“你们都觉得女人们不愿意嫁人是被我的安女堂教唆出来的,那你们不妨看看这些卷宗上所列的数据,在我的安女堂未建之前,这几十年来国中女子终身不嫁的人数就已经在逐年上升了,不少盛产丝绸的地方都兴起了终身不嫁的“自梳女”,没有任何人的教唆,完全是那些民间女子们自发兴起来的。”

别的大臣倒也罢了,户部尚书对这所谓的“自梳女”自是心中有数,匆匆瞥了一眼卷宗便不再看,皱眉道:“便是先前就有女人闹着不嫁,可到底就那么一小撮不成气候,哪像现在,几乎大些的州府都闹将起来,难道不是娘娘的安女堂在后头推波助澜,有意生事?”

采薇不理他的诘问,顾自道:“我建安女堂,最初不过是给那些无家可归的女人们一个收容之所,后来办起丝厂也是想让她们能自食其力,可是当越来越多的女人能够自已挣钱养活自已,她们便自动自发的不愿再成婚嫁人。越来越多的人家争先恐后的想把女儿送到我们的丝厂做工,因为在安女堂的丝厂做工一个月赚得的银钱就顶他们在地里劳作一年,不少父母见女儿自已不愿嫁人,又比儿子还能养家挣钱,也乐得不再把女儿嫁出去,她们的兄弟更是不乐意肥水流到外人田,与其嫁出去给别人家做牛做马,还不如留在自家贴补自已。”

“王尚书,”采薇看向户部尚书道:“你当年还是户部侍郎时你们户部不就上过折子,要跟那汉惠帝学,奏请凡女子年过二十不嫁,每年罚八百钱,其效如何?先是罚八百钱,后来又提到一千五百钱,年年都在往上提,最后提到一年罚钱四千,本宫都一一准了,从不曾驳回,可是那不婚的女子人数可有下降过一人?”

户部尚书闭口不答,其余诸臣也都心知肚明。若是这对未婚女子抽取单身税的法子当真有效,那他们后来又何至于再鼓捣出个《配婚令》来。都怪周皇后让这帮女人们的腰包鼓了起来,这才能不把这么多银钱的单身税放在眼里,不过这些女人也奇怪,宁愿每年上交那么一大笔银钱,也不愿嫁人成婚,莫不是脑子有病吗?

采薇将他们面上的愤慨疑惑都看在眼里,也跟着问了一句,“难道你们之前就从没想过为何女人们越来越不愿嫁人?这个中原因难道你们就当真半点也不知道吗?”

“众卿大力推荐的《吉花》,本宫倒是看了,但不知写民间女子种种人生命运的书——如《人间无数雨打去》、《女儿泪》、《被嫌弃的大秦女人的一生》、《为奴隶的母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