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5节(1 / 2)

加入书签

燕先梅突然问道:“你说我收他做学生怎么样?”

姜武没反应过来,他家老爷拒绝了那么多人,他还以为燕老不想收学生。

燕先梅似乎也没想等他回答,迈腿往院子中间走去。

姜武连忙跟上。

还没走出两步。

远处传来“咚咚咚~”敲钟的声音,那是实木摆动,一下下砸在大鼎钟上发出的声音。

这是顾氏一族的鼎钟,但凡钟声响起,就代表有全村人都必须参加的大事。

根据钟声数量的不同,重要程度依次递增。

这次响了五声,代表每家都要派出一个壮劳力。

这种时候,如果不是摔断了腿,不听钟出现,会被宗族惩罚,次数多了甚至会逐出宗族。

毕竟宗族里有事你不出力,那宗族自然也不会庇护你。

顾老爷子对顾大根道:“这是要运粮去县城交粮食税了,大根你赶紧去。”

顾大根点头,赶紧往外跑,走的时候还带上了顾璋。

“我带小石头一起去,他可以帮村长算算,免得又被那些个大人为难。”

宣朝正打仗。

粮税不要银钱,只要粮食。

事情一日不了结,村长这个担责任的人,便一日不能安睡。

故而每每算出了产量,收齐了全村的粮税,未免夜长梦多,出什么岔子,都是当天直接用车拉到县城。

顾方正手里拿着本,吆喝道:“先来的把粮食搬上车。”

丰收过的农家汉一个个也都不吝惜力气,将粮食一袋袋往木质板车上堆。

“绑好了!”

“我这边也好了,可以出发了。”

顾方正忙活了好久,见村里人都来齐了,喊道:“出发!”

顾璋还是第一次跟村里队伍来交粮税。

一辆辆手推车上堆满了粮食,用袋子装好,堆出一个小山包。

出发前,已经将全村的总数,按照石斗称过一遍。

不过顾方正还是不放心,又将书册每家每户的粮税检查一遍,一个个加起来。

看到顾璋在,毫不客气地让他帮忙算一遍。

顾璋就这么坐上了粮车。

车边唯一的位置被村长坐了,他就被他爹放在一包包粮袋上。

顾方正额头上都浮出冷汗。

即使心里知道没任何弄虚作假,但是想到三十板和全村加税三年的惩罚,还是忍不住担心有错。

顾璋见状,也低头帮忙算起来。

路上,他们还遇到了好几个交粮食税的村队。

埋头收麦的永河村人,这才知道,稍远一些的村子,不少都只产了一石,或者一石一斗,劣等地更低。

“老天真是不开眼,竟真的一场雨也不下,我家孩子多,本就收成少,把粮税一交,麦种一留,剩下的换成粗粮都不够吃,这可怎么活?”

那村子的人都面色沉重,边走边诉苦。

也有村子消息灵通,但知道得太晚,那村长叹息道:“要是早些知道,也弄个龙骨车,也不至于减产,幸好咱宁都还有水,要不然恐怕要闹饥荒了。”

即使不是荒年,只是减产了些,对底层的百姓而言,也是沉重的负担。

永河村还算好的氛围,顿时凝重起来。

顾方正认识刚刚的村长,那也是个不错的村长,他感慨道:“如果不是小石头做的龙骨车,咱们村恐怕也有好几户要减产。”

永河村是占了距离水源近的便宜,所以没感觉太大的威胁,只觉得龙骨车方便,省了力气。

这会儿看到稍远一些的村落直接减产,这才陡然有些后怕。

“希望等会粮官别刁难,要不他们明年可难捱了。”

“千万别像那年一样,人牙子都直接进村来收娃娃。”

“真是造孽,那些卖儿卖女的人家,后来年景好了,好像一个都没找回来。”

顾璋面不改色,在末世这种事再常见不过了。

但他看着税本的眼底却划过波澜。

一路上,算了又算,检查了一遍又一遍。

二十里路就这么聊着聊过去了。

才刚刚到,顾璋就听见前面传来呵斥声,“收成就这么点?糊弄鬼呢!”

那村子人家少,又减产了,车比他们轻,走得也快些,估计到了有一会儿了。

顾璋坐在粮食堆上,高度比常人高,一眼就看到了出声的那个人。

连一套正经的官服都没有,站在粮官旁边,这小喽啰脸上的表情却凶神恶煞。

他似乎没长耳朵,对村长的解释权当没听到。

还一脸理直气壮的表情,自顾自地说:

“头两个月衙门去你们那儿探过了,收成没问题,预估的标准是一等田一石三斗到一石四斗,你们怕是想报低产量,好少缴些粮税吧?”

那村长被吓得白了脸,不停摆手解释: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