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43节(2 / 3)

加入书签

县,正在回家祭祖的曹操,不由得摸着胡子发出惊讶的感慨。

话音刚落,身边的护卫侍卫兵士全都跪下来,表示主公英明。

曹操一顿,倒是没有说什么,不过樵县是他的家乡,又有许多能人,所以开一所教导民众的学堂,也不是不可以。

再说经历了求贤若渴的时期,曹操太知道人才的稀缺,所以直接表示孟德学堂就建在樵县了。

只是樵县啊!

就不收学费了!毕竟这是自己的出生地。

樵县曹操许多死忠都出于此,他对曹家子侄们也都很看重,自当年曹欣动刀之后,曹家子嗣过了十五就会被送去营地训练,找的都是名将。看着一个个混出名堂的子嗣,族中虽有不舍,但也都是支持的。

将这件事交给族中那些老古板,说了自己的难处之后,众人也都感受到了他对樵县的看中,哪怕是头发花白,走路一颤一颤的六叔公,都表示会全力支持。

特别是六叔公在听到曹操低喃,这天下终究是曹家的之后,更是跟打了鸡血一样,直接表示建学舍的银钱族里出了。

曹操也顺着他的口吻,邀请他做第一任山长,老头子归家就给子孙说,感觉自己还能再活十几二十年应该没问题。

“培养个一二十年,我此生便不缺贤才了。”祭祖的时候,曹操对着坟头低喃道:“老曹家终将立起来了。”

除了樵县,许县洛阳、长安、冀州、凉州等地,曹操也都在考虑,建设学堂的事情,他有些犹豫,哪里去找这么多的先生?

可是曹欣担心阿父心中不高兴,直接在所学校放了个栩栩如生的阿父木雕雕像,要求师生每日清晨都要行礼。

曹操一听,几千几万贤才,都对自己行礼,高喊:精勤求学,报效孟德。

瞬间就没有什么顾忌了。

大汉能臣这么多,不说别的朝堂上那些不都能教着认字?他们不行,还有他们的孩子,一直养着这些人也怪心烦的。

为民开智 曹欣:我福气真好,有这么好……

曹操想建学堂, 为民启智,反对者自然不少,可是现在他想明白,万事推给那一位就行了。

这也是跟欣儿学的, 欣儿很多时候不能体会到她老师的真实想法, 老实告诉自己, 自己也没办法去询问。

他们既然都知道有那一位的存在, 曹操也早就发现那位不会因为自己借用了他的名头怎样?所以用的理直气壮。

杨彪看看天空, 世家与寒门的差别就在于传承, 他们这些人,之所以生来高人一等, 就是因为家族的传承。

天上仙人到底在想什么?

神怜世人, 是不是在他们眼中他们这些世家子跟寒门子并无差别?那这么多年的坚持是什么?

曹操自然清楚的明白这些人为什么会反对, 但是他不在乎。曹家根基并不深,所以扶持新的世家他并不介意。

为了求贤才,他从来都是不顾及自己的脸面的, 可就这?许多人还是对他不齿, 轻他笑他, 可能心中还在骂他……那自己如何不能自己培养一批贤才出来?

此事办成了,自己便有一大批的死忠。

办不成,那也无妨, 都是家中女娘太过心软了。

总之, 曹操权衡利弊之后, 觉得可行, 便开始让人着手准备起来。

当消息传到各地之后,百姓们无不欢悦。

就连从前被强征的兵士们都欢悦不已,没人想到竟然还有这样的福利, 惠及子孙,改门楣的大好事让大家的斗志都更加高昂。

原本凉州汉中等地被强行改编的部队多少还有些芥蒂,但是现在没有了。

低廉的学费,就能给孩子一个好的未来,能够让子孙后代不必吃苦,他们提及曹操,都是感动不已。

其实如此感动的原因主要是,曹操不光是说说而已,消息传到各地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抽调兵力在建学堂了。

建的校舍不是一件两件,而是每个学堂都是几十上百间门的学舍。

宽大的学舍,还有他们帮着做好的案几,无人心中不受感触。

普通人读书习字太难了,就算如今纸张的价位已经称得上是低廉,但是普通人识字的太少,一个村甚至几个村,都未必有一个。当兵之后,他们跟家人基本上就断联了,生死不知。

甚至当兵后,除非升迁,基本上都没了成亲的可能,能活着有饭吃已经很不错了,其他便都是奢望,但如今不同了。

主公道:一人当兵全家光荣,他们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家族而战,为了家族在流血牺牲。

有了这样的说法之后,士兵们心中都充满了自豪,仿佛奋斗突然就有了意义,不光是能吃饭,还有其他的意义。

但同时世家们对曹操的好感就打了折扣,觉得他这是在向他们挑战,为民启智?说得好听。

没有人觉得他能成功。

一人如何撼动所有世家呢?

就是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