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节(1 / 3)
也是,不然这个场面无法下台。
总之,闹了一晚后,文彦博决定,还是赶紧辞官吧。朝堂,怕是混不下去了!
想到这里,这才真正的吐出两口血来。
…
【这场旷日持久的闹剧,因为李垂而起。他也被冠上了“文章灭国”的称号。】
【而且,一灭灭三朝。】
【接下来的金和元,都在治理黄河以及收拾这片
烂摊子上花了大量的心血,焦头烂额,不得不大量征调民夫去治河。根据史料推算,金朝征调的民夫基本是当时全国大半的壮年劳力。】
【元朝同样,民夫们过得太苦了,又直接导致了农民起义。】【《导河形胜书》,堪称“灭国神器”!】
【李垂其人,恐怖如斯!】
明朝。
朱元璋破口大骂: “什么狗屁不通的《导河形胜书》!拿去当草纸朕都嫌他不够格,也就北宋那些雾种们会信!
朱元璋气啊!
要不是李垂搞出这么个东西,现在的黄河也不至于变成这个样子。别说金国和元朝在收拾烂摊子,连他大明都还在继续给他收拾烂摊子!每年为了治河投入多少人力物力?
他恨恨道: “要是这李垂在我大明,朕一定会将他的皮给剐了。”
嘉靖朝。
黄河边的潘季驯也很气愤。
只是他骂人显然没有自家先帝陛下来得顺溜,刚想发表点什么感想,就听到仙画中提起了自己的名字-
【如果明朝的潘季驯活在那个年代,恐怕会痛心疾首的跑出来说: “黄河不是这么治的啊!”】【说到潘季驯,那就要提一下这两千多年来,咱们华夏历史上出的一些治黄专家。】
【西汉的贾让,有史以来第一位对治理黄河提出了全面方略的人,东汉的王景,治理的黄河坚持了七八百年,一直到北宋。】
【还有元朝的贾鲁,率17万军民治理黄河水患,他疏通的河流被后世称为“贾鲁河”。】【明朝的潘季驯,清朝的靳辅、陈潢、栗毓美等,都是治河名臣。】【而潘季驯,更是被称为“千古治黄第一人”!】
从贾让到王景,再到后面提出来的这些历史治黄专家们的画像依次出现在天幕上。然后镜头一转,来到了明朝。
黄河洪水滔天,已经接连下了好多天的雨,上游的洪水—浪接—浪的往下游涌来。连熟悉水性的本地人都不敢接近岸边。
但潘季驯却执意要乘船前往河心观测。
仆从和下面的官员们苦苦劝他: 潘大人,现在浪高风急,您何必急于一时,等洪水过去了再下河也可以啊。
潘季驯道: “恰恰就是因为现在是洪水,难得遇到的好时候可以近距离
的观测黄河洪峰,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可是一手的数据!
最后,头发花白的他愣是下了河,在洪水中镇定的读取着自己要的各项数据。
【“束水攻沙”就是潘季驯提出来的。】
【所谓的“束水攻沙”,就是以河治河,加大水流的湍急程度,让黄河水自己将河中的泥沙冲下去。】
【他认为因为黄河在下游容易发生堵塞,就是因为下游地势平缓,水流缓慢所以泥沙沉积。为此,潘季驯设计了一种河道模型。】
潘季驯对着自己的助手们展示他所设计的堤坝。首先,我们在河道内里建设一种缕堤,这种堤更低矮,而且形如丝缕。
这种缕堤像是横过来的非字,它延伸至河道内,收窄了河道,就让水的流速变急,这就是“束水”。
水流变急了,沙子自然就冲下去了,这就是“攻沙”。
缕堤低矮,容易溃泄,所以我们在它之外,一公里左右的地方再修建一道遥堤。假使发生洪水,可约束洪水使之归槽。
另外配套的还有在缕堤与遥堤之内的格堤和月堤。
这些堤坝各有着不同的作用,他们配合在一起的时候,可以发挥出最大的功用。【缕堤这个就很科学了,再讲深一点,这其实不就是物理中的流体力学吗?】………
听到这里,朱元璋的怒气一下子就消散了。
哎呀,居然是他大明的英才!
可惜不是自己这一代的。
没事,不管怎样,都是他大明的,朱元璋喜笑颜开。这种面子上获得的虚荣心,甚至还超过了得到了先进治河之法而生出的喜悦。
最忙的可能是各朝代的治黄专家们和水利官员们了。
都在紧锣密鼓的赶紧描摹下潘季驯的堤坝图和方案。
北宋。
王安石倏地转身,问身边的儿子,声音都难得急促了几分: “记下了没有?”
小王连连点头,手都没停,头也没抬: “记下了,父亲。”
他虽然犟,但是连仙画都认证过的方法,他肯定得听啊!嘉靖朝,黄河边。
潘季驯的助手兴奋不已: “大人,这说的真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