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6节(1 / 2)

加入书签

门口挂着个红山大队小学的木牌子,院子里的土重新压平过,三间土坯房大小差不多,从左到右依次是教室、办公室和厨房。

说真的,山脚下有几个大队的人家房子都盖得比这好。

但梁孟津还是很知足的。

他把刚打好的书桌摆整齐,黑板再擦一遍,摊开新的本子,静待新生报名。

越是夏天,越凉快的时间就更多用来上工,因此到日头高升,才有第一个学生来。

是个七八岁左右的男孩,带着两个小的弟弟妹妹,四个人拍成一列。

大的像放牧人一样,手里只差个鞭子,就是站在门口有些游移不定。

还是梁孟津先招呼:“来报名吗?”

他用的是方言,虽然学的还不十分流利,发音倒有七分像,毕竟没入学的小朋友压根不懂普通话,他要是不会的话只怕一节课都上不了。

男孩胆子其实也挺大的,只是有一种天然的畏惧。

他拽着妹妹说:“来报名。”

梁孟津:“能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吗?”

“剩子。”

“大名呢?”

“只有这一个名字。”

“那你姓什么?”

……

一问一答,梁孟津把学生信息都填完才说:“学费一块五,带了吗?”

剩子机警地左右看,从小妹妹的鞋底倒出来三毛钱,又从弟弟的口袋里掏出两毛钱,最后再从自己的衣领里扒拉出余下的一块钱。

大概不放心,他掰着手指头想数到五,数到后面自己有点乱,茫然抬头问:“对吗?”

梁孟津光顾着看他狡兔三窟,愣了一下颇有耐心:“来,跟我数一遍。”

反正还没人来,他就教得慢,教完后还给颗糖。

搞得剩子觉得学校是再好不过的地方,临别前依依不舍:“只能五天来一次吗?”

真可惜,他还想天天来。

现在小学是五年制,梁孟津思来想去,都觉得一人之力难以同时搞定,因此他想的是每个年级来上一天课。

这样一来,他的精力可以保障,住得远的学生们也不用每天往返,浪费路上的时间。

好些个大队小学,其实都是这么搞的,倒不算他独创。

当然,他自己是不太满意的,但眼下没有更好的方法,因此说:“暂时是这样。”

小朋友都爱追问,剩子也不例外:“暂时是多久?”

梁孟津不想骗孩子,颇有些无奈:“我也不知道。”

居然还有大人不知道的事情,剩子瞪圆了眼睛,想想还是回家去先跟他妈交代一声。

像他这样一个人来的是少数,乡下虽然放养孩子,但对钱很在乎,压根不会让小娃娃自己揣着学费出门。

可跟大人交流,也并非是件轻松的事情。

好比眼前这位,居然企图用送三个孩子上学来讲价。

这从没听说学费还有讲价的,梁孟津算是头一遭见识。

他只能车轱辘话继续:“这个钱不是给我的,是用来学校的维持……”

就这一亩三分地,有什么好维护的。

家长也有自己的生存逻辑,勉勉强强说:“那就三个五块,不能再多了。”

梁孟津沉默两秒:“三个的学费是四块五。”

不分年级,一视同仁。

哦哦哦,家长改口:“那就四块。”

能省一毛算一毛。

梁孟津真是费尽口舌才如数收到钱,心想也不知道是太阳晒还是怎么着,都有点头昏脑涨起来。

恰在此时,许淑宁送来一碗绿豆汤。

她其实站在旁边看好一会,等没人赶紧过来:“快喝掉。”

梁孟津连问都没问就端起碗,喝一半才记得问:“热不热?你在里面躲躲。”

许淑宁就是来看一眼,只说:“晚点给你送饭,先走啦。”

她也很忙,一屋子事情等着呢。

梁孟津:“我自己回去吃。”

报名的日子,他哪里有空,只怕都凉成黄花菜了也没人来。

许淑宁不容分说:“等着。”

她的话就是圣旨,梁孟津只有应是的份,冲着她的背影喊:“有十七个人了!”

附近几个大队的适龄儿童挺多的,可惜不是家家户户都愿意送孩子来。

毕竟学费纸笔还有耽误的功夫都是钱,因此许淑宁觉得人数还不少,起码比预计的多。

她替梁孟津高兴,扭过头笑得灿烂。

只是那几秒钟,梁孟津心花怒放,哪里还记得什么太阳的。

不过许淑宁惦记着,来送午饭的时候给他戴上帽子等遮□□。

梁孟津已经把位置移到墙根的阴影处,挥着蒲扇:“刚刚又有人来,不然我就自己回去了。”

队员们才不会怕热,这个时间是最不用干活的时候,能腾出手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