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20节(2 / 3)

加入书签

听闻或者新鲜少遇的案子,刑部还要再朝会中上报皇帝陛下,请他评判圣裁。

李汾挑的案子也有趣,一桩杀人藏尸案,凶手罪证确凿,但是藏尸地却十分蹊跷,官府顺着凶手指认去挖尸体,挖着挖着,却挖到了数百白骨;一桩贪官贪污案,抄没家产时,却发现官员家中密库不藏金不藏银,却藏着一块只写了“赵”字的灵位,这贪官嗜好奇诡,喜欢对着这个“赵灵牌”烧香磕头治疗失眠之症;一桩强盗抢劫案,山贼抢了平国公的老宅,官府围剿后搜查,在山贼老巢中搜到了一个骨瘦如柴的老太监……

刑部尚书李汾是个奇人,挑的案子一个个离奇又有趣,每次大朝会上百官听他讲案件听得津津有味,那个一波三折出其不意,比茶楼的说书先生说得还有趣。

皇帝除了那个赵灵牌听得勃然大怒,其他都听得津津有味,还会偶尔听着这个故事想起上一个,询问后续怎么样了?

李汾也是个做实事的,这些案件的后续他都一一调查了。

比如那数百白骨地,据当地百姓说,十三年前某天夜里,当地的确发生过一件大事。有人半夜在村外林子里打架,但百姓都不敢出门查看,等到天亮了动静才消停,村人过去一看,只看到土被翻动了,地上有血迹,大家怀疑那里死了人,从此不敢再去。

赵灵牌皇帝不感兴趣,那么老太监么……老太监自称是前皇帝身边的试膳太监,后来宫廷有变他出宫做了富家翁,只是前不久家里突然被山贼大火烧了,他自己也被山贼捉上了山。

皇帝立刻变了脸色,正要张嘴表示不想再听,却听到李汾已经声音清晰地说:“那老太监仿佛疯了,还说自己是得了报应,是当初受人收买毒害先帝的报应,如今先帝前来索命了。”

“砰!”皇帝怒而扔下石砚,“什么先帝!哪位先帝!朕还没死呢,他就要做朕的先帝了?!”

满朝文武惶恐跪下。

李汾更是直接认错:“是那太监胡言乱语,臣模仿他的说辞,然此事仅凭他一人所言不能断案,是真是假刑部已发回当地细查。因陛下问起后续臣又只知这些,故只能如实禀告,请陛下息怒。”

皇帝听了,内伤:细查什么细查!不把他砍了还查个屁!没眼色的东西。

虽然李汾说没查实,但太监那些话却在每个人心中画下了一道影子。

当年的事情,其实谁不心里嘀咕好奇呢?

那样一个励精图治又勤政自律的青年帝王,怎么就会这么快急病去了?

如果他还在……

这天,所有人都内心活动十分丰富地下了朝,刚走出宫门,却看到萧国公急急冲向李汾,拉着他的衣襟大声询问:“你说那数百白骨地在哪里?陪都郊外宋家村石头岭,那边上不就是去往燕国边境的官道吗!”

李汾虽然被萧国公扯着衣襟但面色镇定,答:“萧国公所言不错,那里的确是去北燕的官道,而且白骨坑里有些未腐烂的物件,可以证实,这些人很可能是我朝军士。”

萧国公的脸色更加不对劲了,他死死扯着李汾,咬着牙问:“是不是有魏赵二字?他的军队每人一块身份牌,正面刻‘魏赵’,背面刻姓名,当年边境有一支队伍进京送燕国贡品,回去却不见了踪影,都说是他藏了这支精锐图谋不轨!村民听见动静是十三年前的哪一天?”

李汾拉住他的手:“萧国公,你冷静一点。”

萧国公声如洪钟:“哪一天!”

锦绣堆52

李汾叹了一口气,准确地说了一个日期。

“那天正好是十五,所以村民记得很清楚,还传言是月圆夜有山鬼出来。”

周围全都哗然。

十五?十五那天,这只队伍已经去了数百里外,那说明赵建炎当时所说俱是真的,他没有私藏队伍,也不可能借这支队伍打进宫去。

李汾拉下萧国公突然无力的手整了整衣襟,摇着头离去:“连夜刨坑,坑洞能有多大,活埋数百人,那些白骨死死压在一起,临终那刻实在是凄惨呐――”

萧国公猛地握紧了拳头,眼睛赤红。

听众立在当场,也呆住了。

数百人的精锐,谁能让这些人无力抵抗又一夜将他们活埋呢……

青天白日,众人寒得一哆嗦。

萧国公猛地回头喊李汾:“那赵灵牌呢!哪个赵!”

礼部尚书叹了一声气,过来劝说:“国公爷莫要追问李大人了,你看跪拜灵牌的是谁,还不知晓吗?李大人也难啊。”

跪拜灵牌的是谁?孙子钊。

赵建炎当年平反一桩科考舞弊案,孙子钊一身才学被人诬告作弊,本已经被判了夺取功名永不得科举,是赵建炎批阅奏折时抽丝剥茧发现蹊跷,还了孙子钊清白和功名。

十年前,孙子钊却站出来揭发赵建炎威逼他加入赵家阵营反司徒皇家,因为他曾经受恩赵家,是众人眼里赵家的人,所以他的反水让赵建炎谋逆的真实性大大提高。

这就像寄娘反水晔王,她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