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418章(1 / 2)

加入书签

赵匡胤切齿道:“以我对罗幼度的了解,他一定在西方汴水安排了水军,黄河的浮桥也不会留给我们,不浪费时间了。韩通能力是有,威信不足,做不到罗幼度那样,如指臂使。没有那么快安排好南边的包围圈,南下是唯一的生路……”

魂断陈桥驿

赵匡胤用兵果断,对于战局的敏感出类拔萃。

洞察了罗幼度对于水军的安排,并没有花费时间西行或者北渡黄河。

选择果断南下,利用韩通威望不足的特点,抢占时间突破包围圈,然后再转道向西,随即北上。

这条路并不好走,赵匡胤心如明镜,但却是他目前唯一的生路。

同时他不能让殿前司的兵士知道自己的意图,不然立刻就得哗变。

毕竟绝大部分禁军家眷都在汴京,让他们打仗、平叛他们愿意,可要他们抛下家小妻儿,去投北汉,是不可能的事情。

赵匡胤也没那自信一言而说动二万人跟着自己背井离乡,抛妻弃子。

他也没有时间做战前动员。

二万人大多数都将成为破围战的牺牲者,最理想的情况就是带走一批军中骨干,一部分死忠的亲卫。

只要班底健在,赵匡胤就有崛起的信心。

去北汉,也并非为了投北汉,而是无处可去,顺便借点钱粮。

北汉体量太小,降了也未必就得到重用。

不如跟定难军、府谷折家一样,打下一方土地,一步步充实力量。

已经滋生出野心的赵匡胤,不想再听人所用,为人卖命了。

黎明渐渐来临,混乱漫长的黑夜,也终究过去。

赵匡胤吆喝着,催促兵士加快行军。

这大军在外,什么情况也不知道,是非黑白皆是赵匡胤一人说的算。

他说要去打罗幼度,清君侧。

大军跟着动了。

接着又改口说汴京生了变故,以范质为首的宰相,凭借城中的殿前司击溃了韩通,罗幼度乘水军南下,支援汴京。他们只要击溃水军,胜利在望。

殿前司自然毫无怨言地跟着往回走……

直到陈桥驿。

陈桥驿一开始是个小村,因村中有一年久失修的小桥,令得往来行人极不方便。

村里一位姓陈的富人捐资修复,故名陈桥。

大周在这里修建了一座巨大的驿站,也改名为陈桥驿。

此刻陈桥驿布满了侍卫亲军司的兵士,他们甚至在阵前搭建了鹿角……

赵匡胤冲锋破阵之能,天下无双,鹿角能够很好地限制赵匡胤突围破阵的能力。

急促的马蹄声随之响起,在他们身后三支骑兵队以半包围的架势,配合侍卫亲军司作合围状态。

所有兵士齐声高呼:“赵匡胤勾结宰相范质叛国,只诛贼首,余者投降无罪。”

数以万计的兵士齐声高呼,声音响彻天地。

殿前司的兵士听到如此呼喊,不免惊恐万分,明明是出来平乱的,怎么就成乱贼了。

不过他们还是倾向于相信自己的长官。

赵匡胤在殿前司还是有极高的威信。

可随着张永德、石守信、韩重赟这三人领着十数人越众而出。

殿前司的兵士们看着这熟悉的三人,上下哗然。

张永德在殿前司的威望不亚于赵匡胤,石守信也是殿前司的柱石之一,韩重赟要逊色许多,却也是殿前司的一员大将。

他们三人带着少许人,出现在两军阵前,殿前司的兵士立刻踌躇不定了。

赵匡胤看着面前的老上司,又看了身旁的王审琦,惨然一笑。

依照正常情况,赵匡胤是完全有时间突破重围的。

韩通对于侍卫亲军司的掌控远比不上罗幼度对御营司,与他对殿前司……

要在短时间内布下十五里的防线,韩通做不到。

罗幼度再如何洞察人心,也不可能精准的算到自己要往哪边突围。

唯一的解释,有人泄露了突围方向,对方就没有将兵力铺开,而是在自己精心设置的突围路上,设下了更小的包围圈。

王审琦带着几分惭愧的扭过了头。

“二哥,你我是布衣之交啊!”

赵匡胤本对自己信心十足,至少自己的核心根基还在,却不想当头棒喝。

自己最信任的兄弟,在这生死存亡关键的时候,出卖了自己。

连最信任的人都靠不住,自己还能信谁?

为什么会这样?

赵匡胤想不明白。

却不知人生就是如此,一点点的小偏差就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

赵匡胤的人设本是一位英雄,豪情侠义,神勇无敌。

但为了与罗幼度争,在各种怂恿推动下,渐渐走了歪路。

尤其是罗幼度截胡了赵普,这就好比刘备失去诸葛亮,苻坚失去王猛一般。

赵普或许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