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章(1 / 2)
毕竟真要遭遇这等境遇,就算辽西局势动了,辽前所驻明军能择机出动,可他们东江军这边的压力就大了。
“刘帅,不然首批出战的军队,就交由末将来统辖吧。”左良玉挎刀而立,见刘兴祚快步走来,皱眉说道:“毕竟东江先锋登陆之后,就要对镇江堡展开进攻,倘若……”
“行了,这首战的功劳,你们谁都别跟本帅抢了。”
刘兴祚笑着摆手道:“东江军的主帅,是我刘兴祚,说起来,从本帅接管东江镇后,还没为陛下献上一份厚礼。
这次李自成这般生猛,那本帅也不能软了。
如果说后续建虏主力,真跑到定辽右卫一带,到时候这仗啊,有你们打的时候。”
左良玉、沈世奎听闻此言,眉头微蹙起来,别看刘兴祚说的那般轻松,可他们心中都很清楚。
恰恰是登陆镇江堡一带海岸,向镇江堡发动攻势的首战,这是最难打的,毕竟为节省时间,先锋主力没携带过多的火炮,如果说不能趁着第二批大军,乘船渡海赶赴前线,将镇江堡打下来,那之后面临的境遇就被动了。
募工(1)
辽东境内掀起的战争风云,受地域限制的影响,暂且没有在大明境内,产生什么较大的风波。
随着流贼平叛、建虏平叛的势头,渐渐开始变得明朗起来,这也使得大明北方诸省的秩序,不像先前那般混乱。
甚至像山西治下的发展,也渐渐有了起色,这对崇祯皇帝来讲,心里是非常欣慰和感慨的。
文华殿。
“朕今日摆驾文华殿,召集诸卿,是有件政事要商榷。”崇祯皇帝倚靠在龙椅上,看着韩爌、毕自严他们,神情正色道:“现在气候是越来越冷了,距正旦也没几个月了,农忙秋收的时候也都过去了。
此前直隶巡抚卢象升、天津知州陈延生他们,向朕呈递过重修直隶境驰道的奏疏,朕那是也恩准了。
地方筹措一批,内帑调拨一批,这件事情算是逐步落实下来,相应的建设都起到不错的成效。”
韩爌、温体仁、毕自严、徐光启、周延儒这些内阁大臣,一个个都流露出各异的神情,显然都在想天子所讲,究竟是何意。
对卢象升这位直隶巡抚,朝中那帮文官群体,有说好的,有说坏的,毕竟卢象升自赴任以来,所做的事情很多,甚至还和韩继思一起,清查掉一批地方贪官,这引得很多群体的强烈不满。
北直隶治下的官场风气,在卢象升的监管下,算是在一点点的逆转,甚至地方上的士绅、地主等群体,都不敢公然僭越大明法纪。
卢象升没有当直隶巡抚以前,那北直隶治下的各府县,可谓是各种事情都有,像什么贪赃枉法、盘剥百姓、兼并土地等等,根本就是毫无顾忌的在做。
尽管北直隶就在大明天子的眼前,不过地方上若是不想叫一些坏事,捅到京城这边来,那还是有很多办法的。
可恰恰是独设直隶巡抚后,尤其是直隶赈灾行署的创设,逐步渗透到各府县治下,情况就发生逆变了。
地方官不敢怠政懒政了。
士绅等不敢肆无忌惮了。
直隶赈灾行署所辖生员和读书人,一个个都年轻气盛,倘若他们知晓什么不法之事,都会及时禀到直隶巡抚府。
这谁受得了啊。
“朕觉得这算是不错的契机。”
看着众人的反应,崇祯皇帝继续道:“朕想以赈灾公署的名义,向山西、直隶、山东三地所设行署,下发一道旨意。
着命三地赈灾行署,开始在治下着手整饬水利、扩宽河道、修筑水库、整修驰道。
通过这些兴起的建设,在所辖府州县进行募工,来吸纳治下流民群体,并逐步完成登记造册。
对完成登记造册的流民,可让三地巡抚,在各府州县治下,以赈灾行署的勘探意见为主,拨部分官田进行安置,叫他们有落脚之地。”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韩爌听闻此言,忙上前拱手道:“倘若真这般做的话,那无疑会拖垮国库啊,毕竟上述三地境内,究竟有多少流民,这谁都不清楚。
甚至临近的布政使司,若是知晓这一募工情况,是否会大批涌进上述三地?
况且各地的官田,都是有数的,倘若用作安置流民所用,那有损的会是国库赋税啊。”
崇祯皇帝眉头紧皱起来,对韩爌这般激动的反应,他多少是能猜出一些的。
无非就是不想掏银子,这是主要的。
其次是这件事情闹得动静太大。
再者若真的这般做了,恐赈灾行署的底蕴会越来越强,到时大明各地,都将逐步明确此制。
对于赈灾公署的特设,各地行署的分立,其实朝中不少文官是反对和批驳的,尤其是户部这边。
崇祯皇帝所构建的赈灾体制,下辖的一众吏员群体,都是继而如仇的年轻生员和读书人,对这等贪赃枉法之事,他们是极度憎恨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