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121节(2 / 3)

加入书签

很年轻,都有脾气,这段时间受到国内冷落,憋了一肚子的火,这一遭可算是逮住机会了。

陈潇知道他们也就是一时气愤而已,到了正经事上面,会收起个人情绪的。

“知道大家有点委屈,不过想想这也没什么,毕竟这是新的事物,涉及的投资非常大,还有合作方式等一系列问题,人家要计算得失,也要下决心。

他们代表的是民众,不得不谨慎,手里面的钱也是民众的,自然不如我们花自己的钱那么爽快,对吧?”陈潇好言安慰。

王翔嘴一撇:“哼!如果是民众要求花这笔钱,他们却犹豫呢?”

“你给我出去……”这台拆的太专业了,陈潇差点破防。

最后大家还是接受了陈潇的“调解”,陈潇给出的理由非常充分。

首先,大西北修管束列车不完全是为了别人,目前来看更多是为了自己。

大西北是长天科技重要的能源基地,这里的物资进出,人员流动对管束列车的需求很大。

之前的高铁太拉胯,十几个小时走不到目的地,这多耽误事情?

有了管束列车,大西北能源基地就能被打造成长天科技最大的科技和货物基地。

强大的运输能力,很快就能把物资送到全国各地。

即便其他地方不是管束列车,长天科技起码把东西送到了比较近的地方,最长的一段路都被长天科技走了。

其他地方的交通再差,能有大西北这边差?也足够消化了。

还有一点就是人才的问题,有了管束列车,周遭地区的人才就能集中到长天科技大西北产业园这边,最大程度发展带动周遭的经济。

第二个理由就是为亚欧铁路这一条线路做铺垫。

长天科技以后必定产能过程,无论是科学技术还是生产,过了几年,国内一定消化不掉。那就得卖出去,国外可还是嗷嗷待哺的状态呢。

夏国向东,向南都有海洋可以考虑,但是往北方和西方就只能考虑列车的方式。

现在就是想把大西北,疆省这些地方的管束列车完善起来,让货物迅速集中到边境,然后转运。

都知道这好像也不太方便,但目前长天科技必须要在夏国修炼内功,后期迟早把管束通道修到全世界各地。亚欧线日后自然也得安排,不然的话,上万公里的距离,走到猴年马月?

最爽的是,亚欧线经过的地方很多都是地广人稀的,管束列车能可劲的跑,要是真搞到四千公里,一上午四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就能从西北基地跑到德意志。有这速度,还要什么自行车(飞机)?

最后一个原因是陈潇的个人家国情怀。

长天科技发展到了这个程度,其实已经变了性质,它不再只是家简单的大公司。

产值,估值都已经远超所有的公司,如果是论资产,产值什么的,已经属于全世界前几名的经济体。

到了这种份上,钱已经不是问题了,再怎么追求,自己也花不完。那就得做点实实在在有利于人民的事情,拉动夏国落后地区的发展。

这是大公司的使命,有着社会责任,那些规避这种责任,甚至打算借着这种垄断公司套取国内民众利益的,最终都会被毁灭。比如某个搞地产的皮带老总。

而且,想要更大的产值,光靠自己是没用的,需要调动更多的人手。到了以后,不只是要调动夏国的民众,更有可能调动全世界的人们,或许还不够……

但在此之前,陈潇希望优先发展夏国,毕竟是自家人,民众齐心又值得信任,好过找外国人吧。

这些原因一抛出来,长天科技高层都渐渐平息了怨气,开始跟晾了许久的诸多城市管理者进行会见协商。

落后地区的城市给出的条件都差不多,基本上就两套方案。

一个是城市全额支付长天科技建设工程款,但原材料由长天科技先出,这部分不给钱。工程建设之后,管束列车由长天科技运营,但是数据要对相关部门完全透明。

监管由长天科技与国家共同监督,运营年限为三十年,这样一来,就相当于是对材料款分期付款。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长天科技的管束列车成本再低,落后地区还是有可能一下子掏不出来。一个经济落后的县城,一年收入也就十几个亿,怎么玩得转?

所有的县市,到了这个份上,都不想继续高负债运转了,那些债务几代人都还不完,风险太大了。这就是地方债的压力。

以前想解决当地的收支问题,一般就是举债,发行债券,找银行借钱什么的,最后债务越滚越大,坑也越来越大,这样的模式,总有暴雷那天。

这一次,市县们也就打算良性发展。至于那三十年的经营权,产生多少效应都不是重点,重点是能带动经济。

另一个方案就是长天科技与城市共同出资建设,也就是工程款和材料都一起分摊,比例自行商定。列车由当地部门运行和管理。

每年要给长天科技的出资部分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