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国策建设(2)(2 / 3)
“好家伙,财政刚刚有所好转,都来要钱了,我明年最多加付2000万。”
“2000万?”
“不,明年加拨4000万,另外,把总统机动费全部拨给教育。”秦时竹道,“海军明年问题应该不大,我可以想办法周旋。”
“那就是6000万。” 范源濂咧开嘴笑了。
“今年财政给4000,大总统机动费2000万,明年开始,财政直接给7000和8000万。”
“好好好,这下钱基本够了。”
“具体怎么个章程,请范总长说说。”
“三年合计新增21亿元,够我办8条了。我一条条说。” 范源濂掏出了章程,戴上眼镜,一条条说下去,“第一条,初级小学普及:要求全国各省区——除了偏远省区和边疆省区外,做到每个乡镇设立初级小学,预计3年内新设1000-1200所,每所开办费4万,常年经费05万,共需5500-6000万;第二条,扩大高等小学和中学办学规模:要求甲类模范省,每个县做到有至少一所高等小学和初级中学,人口众多或者基础较好的,要求设立3-4所高等小学,每个省高等中学应该有6-10所以上,预计3年内新设高级小学500所,初级中学300所,高级中学100所,高级小学每所开办费6万,常年费1万,合计约4500万,初级中学开办费8万,常年费2万,合计4200万,高级中学开办费12万,常年费3万,合计2100万;第三条,大力倡导女童教育,设立女子12年一贯制学校,专门招收女学生,每省2-3所,大省5所,采用分段考试录取法……“
“何谓分段考试录取法?“
“比如,女子初级小学招收200个人,3年后经过考试,规定只能由其中最优秀的前100名入读高级小学,再3年考试,只能有50人深入初级中学,以此类推,比例根据当地实际约定,个人建议录取率可以高于一般水平——因为在眼下肯吧女孩子放在学堂接受教育的,多半都是有一定社会地位的人家,这些人家的家教氛围也好,可以适当……”
众人哄地一声笑起来。
范源濂严肃地说:“大总统,你可不要小看女子教育,别的不说,就我所知,国防军就有不少青年军官还是打光棍的,这批人眼界开了,再加上目前对军人纳妾事实上的禁止,怎么能不找个贤良淑惠的呢?……不接受教育,怎么……”
“别别,您别说了,我知道了。”秦时竹笑得眼泪都快出来了,“这主意好,军人供给制生活,连妻子也可以供给,纳入兵站日常工作……”
这下轮到范源濂不干了:“我这是建议,哪里能强迫?”
“范总长,您别听复生胡扯,还是赶紧说下去。”
“第四条,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提倡设立专门性的学校。”范总长的弟弟范旭东办了盐、煤化工,特设了与之配套的化工学院,专门从一线招收机灵有悟性的小伙子,这是一天半工半读的路子,既能够解决这些人的生计问题,不至于因为家境贫寒而上不了学,又能学到与工作紧密结合的东西,不至于无法应付工作,有利于需要专业知识的角色和岗位,特别是在近代化的过程中,对于基层人才的需求和熟练技工的需求与研发人才一样重要。
“目前,职业教育搞得最好的就是北方实业各个专门学校。大总统在北疆设立了10大专科学校,这些学校后来都培养专门人才的地方,成了大学的补充,违背了原来大兴职业教育的初衷。当然,目前的结果我也是乐见其成的,毕竟专科学校比职业学校更为难得。”范总长提起职业教育,对北方实业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北方实业通过这种方式,以非正规渠道培养了大批技工,解了燃眉之急,恨的是,北方实业就像一头吞噬一切的巨兽,将全国各种各样的熟练技工全部招揽到门下,抑制了其他产业的发展。
他最后道:“北方实业虽好,可是,全国不能只有一个北方实业啊……”
秦时竹点头。这帮旧中国传承下来的官僚,虽然有着这样那样的习气,但有一点,他认为历史做出的评价都是公允而且客观的——他们都有一颗爱国的心,都有为国为民的良好愿望和实际行动。即便犯错,也是因为时代制约和个人知识结构不适应而造成的,他们已经看到了北方实业一家独大带来的影响和风险,也不忌讳在秦时竹面前谈这种影响和可能的不良后果。他们不一定会提反垄断法这种洋概念,但并不等于他们就不清楚期间的问题。
在谈论这些问题的时候,他们是坦然的,既不是红眼病发作的那种嫉妒,也不是故作忧国忧民的姿态,在这些问题上的考虑,秦时竹也和他们一般。
但是,形势如此,特别是大国博弈的当口,秦时竹无法对他们解释某些至关重要的决策点——北方实业还是继续加强而不是被削弱或者分拆的当口,所以,他一面心平气和地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力图在现有框架下将事情办好,另一方面,对于推倒重来或者根本就有悖于历史规律发展的,他需要拿出抵制办法。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