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93章】 最长的一仗(21)(1 / 2)

加入书签

ps:本章为上周欠债,本周至少还有2次更新。

在铁道炮重点发言的轰鸣中,围攻鄂木斯克的战役打响了。与事前人们想象的不同,国防军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并没有出动任何地面部队,落在鄂木斯克城里的,全部是炮弹和炸弹。在兵站建成以后,各类抢运囤积的物资保障大大地缓解了前线的压力,使得部队长官可以放手用火力开路。

但这种密集的火力却是红军所承受不起的,在连绵不绝、无止无休的炮击和轰炸中,所有人的精神都濒临崩溃,即使是意志最坚定的布尔什维克,也对未来的前景发生了动摇。虽然红军已经预料到了猛烈的火力,也敦促士兵挖掘了防空洞、防弹洞,但在缺乏大规模机械力量的时候,用人工挖掘无疑是个最费力不讨好的局面。更不必说,鄂木斯克本来地方就不大,再拼命挖掘也不可能每个人找到合适的掩蔽所。那些高大的建筑物根本就挡不住从天而降的炸弹。当250公斤甚至500公斤的航弹落下来时,每个人都只能祈祷,而虽然不那么沉重,但却更令人恐怖的烧夷弹迸发时,则让人躲无可躲。

根据大本营的要求,蔡锷将鄂木斯克的围攻战当成了新式武器的检验场所,各种各样的新式武器轮番上阵,但他知道,头几天展示的还不是国防军的全部家当,他手头标着绝密字样的这份清单,才是最厉害的杀手。

在这份清单上面,赫然印着几个大字——特种弹。到蔡锷这个级别,当然能够明白,所谓的特种弹是什么东西。在德军掀开毒气使用的盖头后,西方各国竞相发展这种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何峰主管的总装自然不会视而不见。事实上,各类毒气的配方应有尽有,难的只是实现工业化生产。但在这几年的化工建设浪潮中,国内的化工水平大幅度增长,再加上与德国的技术合作,特种弹的生产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

在德国投降以后,根据事先安排,大批军事专家、技术专家通过各种各样的办法来到了中国,随同而至就是各类技术。除了铁道炮,特种弹自然也是合作的成果之一。除了已经大规模制造,并且运抵前线的芥子气外,在更高密级的实验室里,有关沙林毒气也在紧张地研制。

与此同时,大本营亦秘密组建了毒气战部队,这种徽章上有骷髅标记的部队被人称为“夜叉”,即便是最牛逼的特种部队看到夜叉,也是汗毛倒竖,不敢轻易招惹。兵站建设完成之后,大本营在补给完常用物资外,也把“夜叉”部队发给了蔡锷。此刻,捏在蔡锷手里的,就是沉甸甸的“特种弹”清单,累计共有50公斤航弹8000枚,105口径炮弹3000发,几乎是将全部库存的特种弹都拿到了前线。

“林中校……这个,特种弹的威力到底如何?”

“蔡长官,理论上说,就鄂木斯克这点地方,只要有1000发就可以全部覆盖了。但考虑到城市地形的复杂性以及各种各样的掩蔽所,效果会打很多折扣,因此必须追加数量,我的意见是将这批弹药分3天实施,。

“那行,我会安排下去。”蔡锷沉吟了半天,最后还是忍不住问道,“这个……假如全部投下去,会死多少人?”

“这个说不好……”对方看来也很慎重,想了又想,“国内的实验全部是用动物来做的,虽然德国专家给了一部分德国使用的效果数据,但与目前这种情形存在很大差异。德国的战场实践多半是在开阔地,对战壕有生力量进行杀伤,类似于对一个聚集在城市的敌人进行投掷还没有过先例。另外,风速、温度对特种弹的效果均有很大的影响,微风、温度高更容易让弹药挥发与扩散,目前温度已经足够了,就是风稍微有点大。”

“那么,你估计有多少人呢?我说的是……大概。”

“也许……4-5万吧。”林中校估算了一番后,得出了一个数字,“如果人口再密集点,杀伤力会更大。”

一枚特种弹是普通弹药造价的十余倍,但如果真能达到这个效果的话,效费比也能划得来,蔡锷沉吟了一番, 似乎若有所思,但手上的笔如同千钧重量,一下子居然僵持在半空中,落不下去。

看着蔡锷凝重的脸色,林中校忽然笑了起来:“我知道蔡长官的想法,但残酷又怎么样?战场本来就是残酷的,难道用子弹用炮弹就仁慈一点?我本来有点负罪感,但一想到毛子当年用排枪、马刀对付我们手无寸铁的老百姓,一想到海兰泡惨案,我所有的不安都消失了——这才是以牙还牙!”

蔡锷点点头:“你说的不错,倒是我犹豫了。”说罢,他在报告上大笔一挥,签署了同意的字样。

直到签署完毕,蔡锷都还没有弄明白“同意”两个字的分量。

对于鄂木斯克的红军来说,白天简直是噩梦般的一天。中国人的轰炸和炮击仿佛无休无止,所有人都只能在各种各样的掩蔽场所里瑟瑟发抖,事实证明,那些看上去结实的土木工事抵挡中小口径还行,在150重型榴弹炮,250公斤甚至500公斤的航弹面前,根本就是纸糊的一般,丝毫没有招架之力。至于203的铁道炮,根本就没有任何办法,一炮就是一个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