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杀青(1 / 2)
一个身穿警服的人趴在地上,身下满是鲜血。
在他的前方,身穿黑色连帽斗篷的老头从地上慢慢爬起来,捂着肚子,弯着腰,迈着沉重的脚步走到铁门前,一手吃力地拉开铁门,走了出去,随后铁门缓缓关上。
“过了!”
随着杜安一声令下,现场顿时响起一片欢呼声,趴在地上装尸体的那位叫不出名字来的演员也满脸兴奋地爬了起来。
杜安坐在椅子上,右手拿着扬声器耷拉在椅子旁。
总算结束了。
束玉知道这个假冒的家伙虽然一直在看书,从片场的表现可以看得出他在电影制作上进步得飞快,不过有些规矩是不会写在书上的。于是她也不去说什么,只是拿过他手中的扬声器,大声宣布:“《电锯惊魂》剧组,杀青!”
现场的欢呼声更加喧嚣了。
杀青?是啊,杀青了……
杜安晃了晃脑袋,心头思绪有些复杂:他一个医学院管理专业毕业的家伙,竟然也拍了一部电影?世事还真是奇妙。
简陋的庆功宴,拿着香槟到处喷人的朱雨晨,尖叫着躲闪的剧组成员们,这一切都清楚地意味着:这部电影的拍摄结束了。
参加完庆功宴,并不意味着杜安的工作就到此结束了,他还需要做后期。
怎么说拍摄期间也看了那么多的电影书籍,杜安对于一部电影的制作流程还是清楚的,导演除了负责前期拍摄外,还要掌控后期制作。
根据书上描述,电影的后期制作很重要,等同于拍摄工作,尤其是剪辑,这是非常需要艺术感和耐心的工作:将拍摄来的电影素材经过选择、组接,然后编辑成一部流畅的电影,可以说是电影的二次创作。
选择哪些素材?怎么组接?这都需要极强的个人素养,很多时候一部好电影就是烂在了剪辑上,变成了一部三流烂片,而很多并不是那么好的电影却因为剪辑得巧妙优美,从而一跃成为一流好片。
更别说还有配音、配乐、色彩等等一大堆东西,这些都关系到一部电影最终成片的好坏。
幸好在束玉的管理下,剧组的费用得到了很好的控制,二十万花得还剩下三万多。她用这些钱找了一个剪过两部电影的剪辑师、一个闲赋在家的配乐师,再加上剧组本来的摄影师陈辛、录音师苗韦,组成了后期团队,至于场地,那倒是好搞定,有心进军电影界的瑞星本身就有专业的场地。
“……不行不行,按照你的顺序来,这电影成什么样子了?”
剪辑室中,一个人对杜安连连摇头。
这是那个束玉请来的剪过两部电影的剪辑师,名叫聂平。此刻他神情激动,唾沫横飞,“我知道你想要把时空打碎,但是你打得也太碎了吧?你知道要是按你这么剪的话,观众看得会有多累吗?观众进电影院是为了放松,不是去受罪的!而且你剪这么碎,非常破坏影片整体的代入感!”
杜安捏了捏眉心,解释道:“我想要这么剪是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悬疑故事,我希望观众能随着电影的进程去做自身的猜测,所以应该根据影片中的每一个线索和陷阱来剪辑、划分段落,然后让观众踩着这些陷阱一步步陷进去,这样最后的大逆转才有爆发力,才有震撼人心的效果。”
那么多的电影书籍毕竟不是白看的,杜安现在扯起来也有点头头是道了。
但是聂平只是摇头,他的经验告诉他,按照杜安的想法来实在太危险了。
“我不能赞同你的想法,我只知道按照我的经验,你这么剪行不通。”
然后杜安只能继续耐心地去说服他。
“我是导演,我说了算。”
“……”
类似于这样的争执发生在后期制作的每一个阶段,杜安总是有他的很多奇怪的想法,这些想法和这些后期人员的传统认识格格不入,用剑走偏锋都算是形容轻了。
其实杜安并不想和这些后期人员争执,他甚至想着自己为什么不能像一开始那样浑浑噩噩地随波逐流,一切都由对方说了算呢?
但是每当他想这么做的时候,说出口的却是另一番话,他终究不能做到放任自流。
也许是产生感情了吧?他只能这么告诉自己。
是啊,就算是一条狗,养久了都会产生感情,更何况是一部电影在他手中从无到有诞生出来呢?
值得庆幸的是,他每次都能成功地“说服”对方——这离不开束玉的力挺。
杜安也不知道这位制片人怎么这么相信自己,他也问过束玉,结果束玉用一个在他看来非常不靠谱的理由打发了他。
“你有天分,而且我们是战友。”
天分?杜安真没觉得自己有这个东西,如果真说要有的话,大概也就是他对那些书上的东西理解得比较快——在一个经历过残酷应试教育,从农村一路过关斩将闯进大学的学生来说,这样的理解在杜安想来基本上是每个书呆子都必备的。
至于战友,这倒是好理解。毕竟在那个雨夜,两人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