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395章(2 / 3)

加入书签

现海汉人反复提及的安置条件应该也不会有太大问题了。

而从这些船上卸下来的粮食和各种物资,海汉也故意将其在码头上堆成小山,以此来彰显物资的充裕。

相较舟山定海港更远一些台北、高雄、澎湖几处殖民港,也都各自派出了船队,只是因为路程原因,会迟个几天才能抵达这里。台湾的几处殖民地大多开办有种植园之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于人口的需求是长期存在的,就算把山东的难民全部交给他们应该也能消化完,无非就是运输和安置所需的时间长一点而已。

由于受到诸多客观条件的限制,本地扩建难民营的速度并未因为人手的增加而加快多少,不过既然已经有外地的运力源源不断地赶来,难民总算有了大批转运出去的渠道,陈一鑫倒也没有先前那么着急了。

而海汉对难民潮的妥善处置,也让那些暂居福山县的富商权贵对海汉的实力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很清楚如此之多的难民涌入山东任何一地都将会造成极大的灾难,因为没有哪个州府县能单独承载和安置如此之多的人口,但海汉人却近乎完美地做到了。

每天有上千难民来到福山县,然后很快便在引导之下分流进入本地设立的几十个难民营中。他们会得到赖以生存的口粮和住处,并在难民营中学会遵守海汉制定的各种“规矩”。至于这些难民是选择跟海汉签署契约当劳工,还是自愿接受前往海外的安置措施,富商权贵们并不会介意海汉在这中间所使用的手段。

在他们看来这已经是海汉人大发善心之举,做了原本该由地方官府负责的事情,冒着不小的风险在接收这些难民。就像他们来福山县避难,也是掏了大把的银子给海汉人,才能换得了如今的待遇,这些百姓想依靠海汉的救助活下去,付出一些代价也是理所当然。

至于海汉人这样做是否会不利于大明,绝大多数人都不这么认为。海汉真想要对大明不利,那就什么都不用做,只要坐视不管,用不了多长时间,各地的难民便会为了活下去而起事作乱。届时山东乱上加乱,到那时候海汉人想干点什么,官府也无力阻止他们了。

山东被清军入侵虽然是一场大难,但如何化解这场危机,海汉人已经向他们提供了很好的选择,他们甚至还有机会通过与海汉的合作,快速挽回自己在这场战乱中的经济损失。

陈一鑫所提议的商会组织,在经过了数轮公开和非公开的讨论之后,终于达成了共识。三月的某天,陈一鑫在马家庄召开秘密聚会,将有意加入商会组织的富商权贵们召集起来,办了一个简单的成立仪式。

“山海会是一个商会,但它除了给各位提供商机之外,同时也是各位的坚强后盾。各位如果需要任何帮助,都可以通过山海会发布消息,我们会尽力帮助各位解决遇到的难题。”陈一鑫开篇明义,先点明了这个特殊商业组织的性质,除了做买卖之外,这个组织还可以有很多别的作用。

有人发问道:“陈将军,那如果是缺钱,也可以找商会帮忙吗?”

陈一鑫毫不犹豫地应道:“当然可以!各位如果在周转上遇到困难,都可以向商会求助,我们会根据各位的实际情况给予借款。请各位记住,能用钱解决的问题,那都不算是什么问题。”

在座众人闻言都是会心一笑,如果说他们过去对海汉国的富庶程度只有耳闻,那么在福山县住了这么久之后,他们已经对此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别的不说,进入福山县之后第一时间就能感受到的基建工程,便是他们在别处从未见过的水平。这里的官道、码头、市场,都是以一种远优于大明的标准建设而成,而这些工程的花销,显然不是大明地方官府所能承受得起的水平。

那些从南方远道而来的大帆船船队,也是让他们意识到,除了实力强劲的海军舰队之外,海汉也同时拥有着强大的海上运力。这些船队一次就能从南方运来几十万斤粮食,然后从芝罘港运走数千人,这样的运输能力自然也是得花费大量金钱来打造。

像在场这些人虽然在各自家乡都算是颇有身家的大户,但顶多也就是捐点钱给乡间修桥补路,或是名下有那么几艘跑内河的货船,跟海汉在福山县的作派比起来简直就是天壤之别。陈一鑫称能用钱解决的问题不算问题,众人就算对这种观点不甚赞同,但却不会怀疑海汉人真能做到这种程度。

陈一鑫接着说道:“山海会的每一位成员,今后都将被视作我国的合作伙伴,各位既是分销商,也是供应商,双向贸易会让各位赚钱变得更加容易。今后山东各地的出产,都能通过本地的芝罘港运往海外,各位也可以在家门口享受到来自南方的各种物产。在南方已经有无数商人通过这样的贸易方式成为了富可敌国的一方豪强,我想这样的情况也会很快就在山东出现。”

青州大地主甄朗问道:“听说贵国在南方的合作伙伴甚至还可以向你们购买武器,这是真的吗?”

陈一鑫微微点头道:“看来甄老板最近对我国的消息很上心啊!没错,这的确是真的。我们很乐意协助合作伙伴组建私人武装,可以提供武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