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41章(1 / 2)
(1/2)
2307字
18小时前
山海关所在的位置,自古以来就是扼守东北、华北之间陆上通道的咽喉要地。从隋唐时期开始,中原王朝便在这里修筑了关城,作为对外防御的重要据点。
明洪武十四年,中山王徐达奉朱元璋之命,在以前的关城以东六十里处,重新修筑了规模更大的关城,并与长城连为一体,彻底隔断了燕山与渤海之间的陆上通道。
因其北倚燕山,南临渤海,所以得名为山海关。
至此之后的二百余年间,大明一直在不停地投入人力物力财力,对山海关防线进行扩建。这么多年具体修了多少期工程,恐怕连工部的官员都说不清楚。
但这道滨海防线,已然成为了大明北方国境上一道牢不可破的铁闸。即便是强大如海汉,要攻打这处雄关,也得策划周全,花上几年的时间来慢慢备战。
修建在山海关以东的堡垒群,只是这条防线的组成部分之一,但还算不上是防线的主体。
真正的防线,是由山海关关城为中心,以南北走向的长城串联起来的七座大小城池。
山海关关城周长近十里,城墙高四丈六尺,厚两丈有余,东西南北分别有镇东、迎恩、望洋、威远四道城门。关城之外,还引燕山水脉注入护城河。城门上均建有城楼,城门外还筑有偏侧开门的瓮城。
关城东侧的城墙与长城融为一体,而这段城墙,同时也是防线上七座关城之一东罗城的西城墙。如从空中俯瞰,东罗城就仿佛是关城东侧的一个巨大瓮城,面积几乎有关城的四分之一大小了。
原本十几年前大明还规划要再建一座与之对称的西罗城,但开建不久,就因为经费问题而停工了,最后这个项目也是不了了之。
除了东罗城之外,还有关城东北方向燕山脚下,独自矗立于长城之外的威远城,位于关城南北两侧的北翼城和南翼城,以及挤在渤海岸海岸边的威海城和宁海城。
十多里宽的山海关防线上,有这样大小七座城池,关外还有一大片堡垒群,防御强度可想而知。当年清军不愿来啃这块硬骨头,也实属情理之中。
仅就硬件水平而言,这道防线的坚固程度,可以说丝毫不亚于海汉当年在金州地峡修筑的那道用来抵抗清军南下的防线。
海汉军在第一天的战斗中,将关外的堡垒清剿了大半,但这也仅仅只是这场大战的开始而已。防线上这七座防御工事完备的城池,才是接下来真正的考验。
要同时攻打整条防线是不可能的,即便把海汉在辽东的全部驻军都拉过来,那也绝不是一件易事。
以孙真目前可用的兵力,他只能在这条防线上选择一到两个进攻点,尝试集中火力攻破城防。
面对这样的作战目标,孙真也不会指望能靠步兵的进攻取得突破,他的希望都寄托在营帐后方那些盖着油布的武器上。
那是半年前才从南方运来的新式火炮,陆六师接收之后一直在秘密进行训练,迄今为止还从未在对外战争中使用过。就连昨天攻打那些明军堡垒,也只使用了以前装备的火炮,藏着这种威力强大的新式火炮要打明军一个措手不及。
(2/2)
2307字
18小时前
据说这些火炮被安排在杭州举办的国庆活动中对外亮相,这么露脸的事情,没能让陆六师先拔头筹,这让孙真稍稍有些遗憾。
不过就目前的战局进展来看,陆六师仍然有望成为第一支在实战中使用这种火炮的部队,一旦攻克山海关,这可是会写入军史的荣耀。想到这一点,孙真顿时就充满了干劲。
当天边的日光照到山海关的城楼上,新一天的战斗拉开了帷幕。
有了昨天摧枯拉朽般的进攻经验,今天在攻打剩下的几个堡垒群时,作战流程便顺畅了许多。
不过在步兵试图攻入最后几个堡垒打扫战场的时候,山海关城墙上部署的火炮却主动开火了,试图将海汉军的攻势阻止在其火力范围之外。
开火的几门炮显然都在战前经过了校射,打出的炮弹很精确地落在了海汉军进攻的方向上,并且给步兵造成了一些伤亡。
但这也不完全是坏事,明军提前暴露了火力点,孙真便可以此为依据对进攻方向做出调整了。
孙真昨天跟作战参谋们商讨了作战计划,认为攻打布防最为严密的山海关关城并非最佳选择。关城东侧有东罗城和瓮城,里里外外好几层防御工事,就算用上新式火炮也未必能够得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而从此时关城开火的状况来看,明军显然是将威力最大的火炮部署到了防线核心地区,硬着头皮进攻这个方向,不免还将遭受更多的人员损失。
孙真决定采取另一套进攻方案,攻打关城以南,南翼城与海岸边的威海、宁海两城之间的防御薄弱地区。
威海、宁海两座小城是沿海岸线一前一后排布,在海汉的进攻方向上只能目视到威海城,而南翼城与威海城之间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