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14章 磨刀霍霍向铁山 【求月票!】(4 / 5)

加入书签

和太监们在前引导,向内走去。

正在这时,王德化身穿没有补子的青素宫纱贴里,头戴用马尾编结的烟墩帽上缀宝石、明珠,右手拿着一把专为遮太阳用的蓝绢洒金大撒扇,左手袖着十万火急的机密文书,匆匆地从紫禁城中赶来。按照规定,他必须先向掌印太监王承恩禀明,才敢启奏皇上。

可是王承恩正引着皇上和娘娘们往里边走,根本没有注意到王德化的到来。王德化看到王承恩正在忙碌,也不敢贸然赶去说话。他的心中很急,鬓边冒出豆子大的汗珠,只好在龙德殿旁徘徊,偷眼望着皇帝神色安闲地穿过飞虹牌楼,缓步踏上飞虹桥。

崇祯难得今天有一点闲情逸致,站在弓形的飞虹桥上,欣赏白玉栏杆和栏板上的精致雕刻,还指着那些刻得栩栩如生的水族动物叫皇后欣赏。一会儿,他率领后妃们走下桥,穿过戴鳌牌楼,向左右的天光、云影二亭望一眼,登上一座堆垒得十分玲珑的秀丽假山。

山上有一个圆殿叫做乾运殿,东边是凌云亭,西边是御风亭。他在山上稍作盘桓,想着这山上的圆殿和亭子都是英宗复辟后添建的,那时虽有也先之患,经过土木之变,但国家的根子依然强固,全不似如今这样风雨飘摇,想着这里,崇祯不由得满怀枪然,无心再看景致,连乾运殿也懒得进去。

他同后妃们绕过乾运殿,下了秀丽山,来到佳丽门。全体僧道官和名德法师都在甬道的两旁跪接。崇祯和后妃们从他们中间穿过,走进佳丽门,踏上白玉雕龙台阶,迸到永明殿中坐下,众僧躬身低头,双手合十,从永明殿的左边,众道士从右边,分向建醮的地方走去,连一点脚步声也不敢发出。过了片刻,从永明殿后边传过来钟声、鼓声、磐声、木鱼声、云板声、铜笛声等等,还有和尚道士的哮经声,组成了肃穆庄严的音乐合奏。

王承恩走到崇祯面前,躬身奏道:“皇爷,开醮了。”

崇祯没做声,立刻从龙椅上站起来,怀着虔敬的心情向外走去,周后、两位妃子、宫女们和太监们,肃静地跟在他的背后,永明殿的背后是一个小院,一色汉白玉铺地,有十几株合抱的苍松和翠柏,虬枝横空。其中有一株古松上缠绕着凌霄,在苍翠的松叶间点缀着鲜艳的红花。院子中间搭着一座高大的白绸经棚,旗幡飘飘;莲花宝座上供着檀香木雕刻的释迦如来佛像。棚外悬一黄缎横幅,上题:“敕建消灾、弭寇、护国、佑民、普渡众生法会”。

后妃们暂留在经棚外边,崇祯帝先进经棚,在释迦前上了香,焚了黄表,拜了四拜,跪在黄缎拜垫上默默祈祷,求佛祖大发慈悲,帮助他消灭各地“流贼”,降罚建虏,并且不要再降水、旱、蝗、疫诸灾,保佑他的国运昌隆。

当默祷结束时,崇祯觉得还不够,又特别祝祷几句,求佛祖感化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张准等洗心革面,实心投诚,有祈求佛祖保佑,让北直隶的鞑子,赶快的离开。他求神心诚,禳灾情切,虽没出声,却禁不住喉咙哽塞,热泪满眶。祝祷毕,他站起来退到一旁,看着皇后和妃子们依次进来礼佛。

在崇祯跪佛前虔诚祝祷当儿,王承恩留在经棚外边,恭立侍候。一个太监来到他的身边,凑近他的耳朵小声说道:“宗主爷,王秉笔有事面禀。”

王承恩转过头去,看见王德化面带喜色的立在永明殿后,心中不禁微微一动。难道在这个时候,居然有什么喜讯传来?这可是大好事!现在的崇祯,最需要的就是好事了。他使个眼色不让王德化来到经棚前边,自己赶快踮着脚尖儿走了过去,悄声问:“什么喜讯儿?”

王德化笑眯眯的行了礼,从袖中掏出文书递给他,小声说:“辽东高起潜送来的,大捷!斩首一千级!”

王承恩接过奏疏,粗略的扫了一遍,确认真的是喜讯,这才稍稍的放心。他正要转头去向崇祯报告,却发现崇祯已经不在正殿了。他急忙问清楚情况,然后追了上去。王德化本来以为可以得到王承恩的夸赞,没想到,王承恩什么都没有说,他只好怏怏的去了。

崇祯暂时还不知道喜讯,他从建有佛教法会的院落往北,绕过假山,穿过有雕栏的白玉小桥,又是一座圆殿,描金盘龙匾额上题着“环碧”二字。周围绿水环绕,花木繁茂,苍松数株,翠竹千竿。这是南宫最后和最幽静的地方,再往北几丈远便是覆盖着黄瓦的红色宫墙。

道坛设在环碧殿中,叫做“敕建三清普临、降妖、伏魔、消灾、洱乱醮坛”。崇祯走进环碧殿,叩拜了玉皇大帝,焚了青词,照例默祷一阵,然后退出。皇后和两个妃于依次烧香出来。他们到永明殿中休息,吃了点心,就要宣布起驾回紫禁城去。王承恩急忙抓紧机会,来到崇祯的身边。

“大伴,什么事?”

崇祯看到王承恩急匆匆的向自己走来,好像是有喜讯的样子,内心微微一动,急忙问道。王承恩的猜测,一点都没错,现在的崇祯,最需要的,就是好消息了。

“是高起潜的奏疏,大捷。”

王承恩急忙大声说道。

既然是好事儿,当然要尽情的嚷嚷,让全部人都知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