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二章 濑谷支队(2 / 4)

加入书签

都是一愣,李宗仁是看清了对方的装束,因为接待过曾一阳,知道来的是40军的部队。

而罗荣桓更是诧异,在临出发前,曾一阳和罗荣桓介绍过第五战区的情况,也详细描述了一些李宗仁的样子,罗荣桓在第一时间就认出了对方是战区司令官李宗仁。

罗荣桓一挺腰,下马拨开警卫连的战士,走到了双方的中间,大声问道:“来的可是战区司令官李宗仁将军?”

李宗人的卫队马上就不乐意了,国军上将,称呼先生?这就是大不敬,双方的火药味一再升级。

李宗仁挥手,让侍卫放松,在马上沉声道:“正是李某,不知将军在40军担任何职?”

李宗仁并没有对罗荣桓多大重视,在他看来,40军由于和国军两个体制,使用的密码也完全不同,要想和40军联系,就需要先和重庆联系,然后再由蒋介石的侍从室找gcd在重庆的办事机构,然后再转到40军,这样一来,周转麻烦,而且也不安全。

于是,就有了让40军派遣人员来徐州,作为联络之用。

罗荣桓不卑不亢的说:“国民革命军40军,政委罗荣桓,见过李先生。”

‘嗯。’李宗仁在马上的身躯一震,心说,不至于吧!李宗仁马上从马上跳下来,隔着十来米的距离,就伸出了手:“李某代五战区数十万将士感谢40军的大义。”

他不过希望来一个联络参谋,40军竟然把二把手都派来了。问题就出在了多方转发给40军的那封电报上,李宗仁为了避嫌,让40军派遣人员,去徐州,设立办事处,共商徐州抗战大局。

李宗仁如此大的口气,试想40军能轻视吗?

于是一个由一百多警卫,十二个参谋,三个电报员等,二百多人组成的办事机构,被派到了徐州。

自从济南失守后,日军向南推进谨慎了很多,攻占济宁后,第10师团终于开始分兵冒进。

运河西面的40军对整个战区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起来,李宗仁也看到了战机,但要拖住7万在黄河和大运河之间的日军,谈何容易。

于是,就有了让40军参战的准备。

原先他也担心,曾一阳并不会服从战区的指挥,毕竟还有汤恩伯的十万大军在其后,李宗仁哪能不知道蒋介石的想法。他的这个老对手,铁腕手段,下手极狠。

只要40军在黄河沿线伤亡惨重,汤恩伯立刻就会强行收编,围剿40军的作战中去,而会视周边的日寇于不顾。

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年代里,曾一阳能不小心吗?

曾一阳当然要当心,蒋介石早就希望通过一场谈判,停止中日两国的作战。尤其是,在南京失守后,这种愿望很强烈。

但蒋介石知道,想要日军停战,除非把日军打痛了,打蒙了,大傻了,在巨大的伤亡面前,日军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和国民政府坐到谈判桌子前,商讨停战事宜。

不过,都建立在一个前提上,就是日军的伤亡继续扩大下去,以至于在经济危机中,还未恢复的日本经济,无法支撑日军的庞大的军费。

还有一点私心,就是蒋介石希望通过中日之战,让杂牌军和gcd的军队,在和日军交锋中大量伤亡,无力补充。从而让他获得全国的掌控。但他忽略了一点,也就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日军不会放弃已经占领的中国土地,随着日占区的进一步扩大。

日本从中国的经济掠夺中,获得了巨额的补充。

使得战争还能勉强支撑下去,这是蒋介石无法想得到的。即使谈判,蒋介石也无法获得他心中的筹码。

他的底线就是维持34年,长城战役之后,中日两国的版图,除此之外,日军占领中国的其他地方,必须退让给中国。在德国的斡旋下,蒋介石的这种愿望原来越强。

柏林也对日军进行了重新的评估,获得的结果是,日军不但无法在短时间内获得胜利。

而且,还很有可能在中国一直沉陷下去,被拖入持久作战之中。

于是,德国就成了一个中日两国之间的中间人,传递着双方的筹码。

日军一口咬定,华北六省脱离中国政府,并在华东取得的既得利益可以退让一部分,将南京让给蒋介石。

但蒋介石知道,34年之后的中国领土,任何一地只要还在日本人手中,他的政治生涯就到头了。

卖国贼!的名声也无法抹去。

蒋介石一狠心,只能将徐州战役一再升级,以至于眼看又是一个淞沪战场。各地汇聚到徐州的军队越来越多。

李宗仁眼看着这么多的部队,但是他能够指挥的动的军队,还是那么些人,就越来越担心。

随着国民政府一再在增兵,日军增兵也是必然,可作为战役指挥官的李宗仁,能够指挥的动的部队,还是那么些人,就让他很担忧。一旦汤恩伯、顾祝同不接受他的调遣,最后徐州战场的失败,将是一场巨大的悲剧。

于是,就打起了40军的主意,不过也是带着商量的口吻。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