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拼搏年代 第41节(1 / 2)

加入书签

这话全部落在正走过来的杨烈文耳朵里,除了学习成绩,杨烈文对吕冬其他方面印象一直挺好,这下更觉得他识大体。

“方记者,你好,你好。”杨烈文上前与方燕握手:“怎么在这里?我们换个地方谈?”

方燕看了眼吕冬,这人果然油滑油滑的。

杨烈文很热情,邀请完方燕,又跟吕春握手,连带着夸了几句吕家村,不愧是大机关待过的人,处理人际关系一套一套的。

县里宣传口的一位副职人也来了,吕冬很自觉,自动靠边站。

方燕被宣传口的人和杨烈文单独请进一个房间里,方燕将之前的事说了一下,又描述了遍认识吕冬以来的事。

杨烈文有点发愣,原本因为高考成绩放下的想法,又涌了上来。

成绩不好,单独一件事可能没说服力,但再加上两件呢?

镇上能出个典型人物,也是他的成绩!

老梁就快到点了,但老梁退休,他这个外来户一定能接班?

好人吕冬

作为一名社会时事类记者,方燕不缺乏正义心,否则也不会冒着风险探求正大公司背后的真相。

但记者对新闻往往有执著追求。

当一个拥有正面社会意义的新闻摆在面前时,方燕不会无动于衷。

“王部长,杨镇长。”方燕干脆打开天窗说亮话:“不知道你们听说了没有?今年市团委联合晚报,在全市范围内评选十大杰出团员,吕冬抗洪救灾,就很有代表意义。公交车面对扒手见义勇为,提供线索揭发古董骗局,这些集中在一人身上,全市都罕见。”

宣传口的人是排行靠后的副职,并不搭话,他在这里更多起到监督作用,晚报方面做的事要对青照县有正面效果。

起码不能抹黑。

杨烈文接话道:“吕冬这孩子确实不错,抗洪时的很多事,都是我亲眼所见,镇上也拍过一些照片。”

方燕笑着说道:“这样更好,更有说服力。”

杨烈文有疑虑:“但吕冬今年高考,成绩很不理想,品学兼优这项……”

“吕冬已经毕业了。”方燕所做的工作,带来更为灵活的思考方式:“就当他是社会青年。杨镇长,王部长,你们比我更清楚,政府正在大力整顿社会秩序,吕冬所做的事,符合社会大势,报社一旦报道出来,影响广泛……”

“你确定能见报?”杨烈文追求实际。

能上报,真正成为典型,才能作为成绩。

宁秀镇在他任上,出一个全市典型,有莫大好处。

杨烈文想做事,必须去到做事的位置上。

方燕说道:“我有一定自主权,也跟主编和总编电话沟通过了。”

严打形势明确,这点非常容易判断,杨烈文与宣传口的人很快达成一致。

向上面请示,这对青照也是好事,自然获得通过。

大会结束吕冬被留下来,直接去宁秀镇政府,宣传口的人已经在与晚报方面协商采访和报道方案了。

那位副部长和杨烈文与吕冬进行了积极友好深入的交谈,作为一件有利于县里、镇上和个人的事,吕冬保证自个就是颗螺丝钉!

虽然没有报酬,但上报不会少块肉,万一真评上十大杰出团员,短期内也能当个护身符。

到了这种时候,吕冬看得非常清楚,有进无退。

会议室里面,杨烈文看着面前的少年郎,说道:“吕冬,你做了这些好人好事,应该大力宣传,上报这件事,是镇上交给你的政治任务,你要配合方记者。”

吕冬知道反对无效,干脆说道:“我听领导安排。”

县官不如现管,对人对己都有利的事,再拒绝就是缺心眼了。

在宁秀镇这一亩三分地上,与杨烈文打好关系没坏处。

杨烈文暗自点头,吕冬这孩子,有担当,有责任心,有大局观,有正义感,推上一把也是应该的。

如果社会上这种人多点,治安形势也不至于严峻成现在这样。

可惜,学习成绩……

刚他问了吕冬高考成绩,一阵头疼,只能说人无完人。

杨烈文由学习成绩想到忽略的一件事:“吕冬,你入团了吧?”

这要不是团员,还来得及?

吕冬挠挠头,略显不好意思说道:“初三入的。”

杨烈文有种不出所料的感觉,不用仔细问,肯定初中最后一批入团的。

看学习成绩下菜,学校的传统。

午饭在镇里吃的,吃饭前,方燕让吕冬签收了那100块钱。

吃完饭,采访开始。

杨烈文有很多工作处理,不可能盯着,身边那位干事,跟县里宣传口的一个人,一直陪同吕冬坐在会议室里。

采访不像后来那么正式,吕冬与方燕本身也算熟人,基本以谈话聊天的形式进行,放虫抓贼和向媒体揭露古董骗局,方燕基本都清楚,抗洪救灾那么多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