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59节(2 / 4)

加入书签

知州、程知县即便有什么示令,淮源也都无法及时执行,一切都只能从权了!”邓珪朝王禀行过一礼,在得到王禀首肯后,坐到一旁,将最新的形势说给王禀、卢雄知道,“下吏位卑历浅,从未经历如此之烈的匪患,手足无措,心思仓皇,还请王相示下……”

玉山驿失陷,以及老鸦潭等贼众在东面也躁动起来,事实上淮源巡检司与外界的联系已经被切断。

按制,以往所有需要请示州县路司才能决定的事务,邓珪这时候都能召属吏合议后从权处置。

而王禀作为贬臣留居唐州,平时不得干涉州县事务,但如此紧急迫切的形势下,邓珪诸事找王禀商议,甚至请身为贬臣却有大声望的王禀站出来暂时主持一切事宜,都是符合大越礼制的。

当然,邓珪这么做也是耍了一个滑头。

也就是说徐武江等人日后成为朝廷大患,他今日所做的一切,也只是照着礼制找王禀商议守御军寨事,绝没有半点与逃军盗匪勾结的意思,所有的干系都可以推到王禀头上去。

黑锅当然得是头大的去顶。

王禀当然看得破邓珪这点心机,袖手站起来,站在槐下,凝望远山青穹:

正常情况之下,他也不想令自己清名有污,之前也坚决拒绝避往玉皇岭,但能否守住淮源军寨,事关桐柏山里十数万民众生灵涂炭,甚至事关桐柏山外围十数州县是否会受匪患波及,有些事他就责无旁贷……

恶言相向

王禀站起来,在老槐树下袖手而立,稍作沉吟,问邓珪:

“诸家及将卒怎么说?”

贼势陡然间凶厉起来,淮源能不能守住,他不能不关心大姓宗族及军寨武卒的态度、士气。

“徐怀当街诛杀老鸦潭贼众三人、拦下三人,不仅挫了贼寇志气,军寨武卒心气也稍稍提起来些,甚至街市里还有二三十名青壮跑来,愿为赏格助守军寨。不过,诸大姓宗族还是默然,应是想着自保,此时寨中虽有一百六十余健勇,恐怕是还难抵贼军如虫潮袭来!”邓珪将当前巡检司军寨武备情况,跟王禀详细说道。

老鸦潭贼众闯入街市横冲直撞竟无一人站出来阻拦,邓珪他知道自己当时的心境是凉透了,认为这种情况下,只要贼军大举袭来,巡检司这边百余武卒不要说拼死抵挡了,望风而溃都不是难以想象的事。

徐怀的出现,不仅稍挫顽匪的志气,更为重要的是将街市、军寨的人心,从近似崩溃的边缘给拉了回来。

从这一点来说,邓珪不得不佩服藏身幕后的夜叉狐,真是将手里有限的资源,用到极妙处。

不过大姓宗族还是太滑头了,不像底层民众、军卒的血勇之气那么容易激发出来,他们依旧不为所动,认定大势短时间内不可挽回,依然决然要退守各家坞堡,坚守到朝廷大军来援,才是根本。

邓珪对此也无计可施。

见邓珪将难处摆出来,王禀稍作沉吟说道:

“诸家不足恃,可以不出人,但钱粮不能缺。而街市住户也要尽可能往山里疏散,以免为贼寇所扰,诸大姓宗族在街市的人手也都可以撤走,但他们在街市的钱粮都必须交出来!你现在带着徐怀去,此时谁敢不奉你邓郎君的号令行事,尽可叫徐怀诛之!你也可以叫诸家都知道,这是我王禀出的馊主意,你本意不想如此,恶人我来做!”

“有王相这席话,下吏知道怎么做了!”邓珪行礼道,又看向身后的唐天德、晋龙泉,“唐都头、晋都头,你以为王相公所言如何?”

淮源联络外界的通道事实已被切断,邓珪名义上是大权在握,谁敢不从,他都可以从权生杀予夺。

不过,问题在于军寨武卒,从唐天德、晋龙泉两个都头,到下面的五名节级、十二名十将以及最底层的百余武卒,绝大多数都来自大姓宗族。

现在各家都要撤回坞堡,邓珪真敢对他们态度强硬,他甚至指挥不动一个人。

他把各家惹急了,指使一个二愣子担下一切罪名,先将他做掉都有可能。

也就是说,他要生杀予夺,他手里得有一把锋利、令人畏惧的刀,现在王禀将徐怀这把锋利无比的“刀”交给他用。

“王相所言甚是,形势如此紧迫,诸家倘若还敢推搪不出钱粮,当行非常之事!”晋龙泉也毫不犹豫的说道。

“是啊,是啊,王相所言甚是,甚是!”唐天德语气要犹豫一些,态度上也是附和的。

他们二人,从个人角度当然是希望能守住军寨的。

都头不是显要之职,但在桐柏山里却足够威风,也令他们在宗族之内足够根基深固,其他实际的惠泽,就更不用说了。

他们享受惯了,不敢想象真要从军寨逃走,后半辈被夺职治罪的情形——即便罪不当死,也不可能再能抬头做人;再说他们也不能确定邓珪这时真就不敢杀他们立威。

然而他们所犹豫的,也是他们不可能去违拧宗族的意志。

宗族才是他们在巡检司耀武扬威的基础。

邓珪真要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