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三章 传统媒体的路(2 / 3)

加入书签

一个样的大锅饭,根本激发不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

一直到八五年,报刊的自办发行,终于被推上日程。

从邸报就开始发展的国家报业,在经历这种特殊商业的流通模式后,终于改变为自办发行。

这算是对报纸,这种商品的营销渠道和营销方式的一个巨大变革。

可以认定的是,对于新闻出版行业来说,这是媒介向产业经营化,迈入的关键性的一步!

此后,也就不到几年时间,越来越多的报纸对自办发行的积极尝试,推动着国内新闻行业,向国际化的路程,不断进发!

一直到90年代初,国内法律政策上,对于新闻办报的开放性,力度是空前巨大。

当然开放力度的空间巨大,由此,也产生了一定时期的“历史颓废期”。

在这个时期,报业发展的思想,有些偏左,行为,太过激进。

直到,国内新闻出版署颁布了《报纸管理暂行规定》,以法人资格办报的规则,才被正式,以文件的形式,确定下来。

这也宣告着以往的那些办报产业,作为新闻发展“副业”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同一时间段,传统报业的多种经营,从起步进入到发展时期,从京都到地方,开始以点带面,迅猛的扩张。

以报业为中心的经济实体,也成为这个时期的典型。

总的来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行业报刊的多种经营活动背后,其实就是国内报业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背景下,进行的多元化经营模式尝试。

对此隐性政策,有人曾戏称为:“早春激情”下的“集体试水”。

只不过,结果确实让人惋惜。

资本经济的现实,给了很多创业者一个大嘴巴子!

很显然,哪怕投入极高的热情,干劲十足,也掩饰不了收效甚微,没有多大经济价值的行业现实。

在这一时期,多少立下宏图大志,希望在社会改革过程中,大捞一笔的商人们,其实都没有取得预期的经济回报。

在那个年代“试水”的,很多也都被埋在了“浪花”里。

扬帆起航的,有是有,但只能被后世,当作典型例子来提起,不具有一定的行业普遍性。

只是,不经历风雨,哪来见彩虹?

值得历史纪念的传媒行业发展中,有一件里程碑式意义的事。

那就是在90年代以来,国有化的传统媒体,已经意识到了自身问题,开始积极进行行业资源整合和集团化的经营探索。

集团化,是这个时间点的热词。

只是,这一次的探索,会在后世的各大传媒巨头公司里,被当成最重要的行业转折。

多少新闻传媒人,会把集团化的经营模式,奉为圭臬!

1999年1月,国内第一家报业集团,广省日报报业集团正式挂牌成立。

再往后,南方日报集团紧跟其后,各个报业集团犹如雨后春笋,迅速的在华夏这片大地,建立起自己的大本营。

值得承认,集团化是一次非常成功的“试水”,它为后世的报业发展,还有转型,提供了一次重要的契机,或者可以说是发展机遇。

让它们不至于,在互联网发展中的新媒体冲击下,不堪一击的拜倒下去,连回首来一榔头的机会都没有。

终于。

国内传媒业的好日子,来了!

2000之前几年间,它们已经开始通过自身重组和外部扩张等多种方式,开始整合内部资源。

在经过前期的失利后,它们已经积累下了足够的行业经验,更摸清了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和这一时间段,人民大众比较喜闻乐见的文化。

有了面向市场,实行统一的市场化管理运行机制,他们开始不断在经营模式上进行探索。

渐渐的,让人意想不到的是,短短几年的功夫,它们居然办出了属于自己特色性质的报纸,就算是在国际上,都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这也使得,它们的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并且得到国家和行业的承认和支持。

……

半夜。

对着天边皎洁的明月,周正拿着随便抄起的洗脸盆,把他刚写下的好几张草纸,缓缓的放进去。

墙角一侧,上面一处破檐上,放着一小盒“龙游牌”火柴。

在这个已经拥有打火机的年代,对于穷的裤兜里扣不出几个钱的学生而言,“洋火”还是主流!

有些生疏的拿着火柴,把红色的火柴头,轻轻的对准引燃板。

噗,一丝火苗出现,映照出他年轻的那张脸。

“叮!”

一声轻微的响动下,火柴应声,落入脸盆,纸张很快就被引燃,冒出熊熊火焰!

本是学校发的,质量不太好,燃烧起来的味道很难闻,味冲!

这个年代,阿姨查寝的严厉程度,是因学校而异的。

不然宿舍几个也不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