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节(1 / 4)

加入书签

“把你嫁入普通农家,我和你娘实在怕你吃苦,你又识文断字,和目不识丁的女婿恐怕是谈不拢……”和女儿分析这些,方守仁颇难开口,但也不能不说。

“这二年让你大姨打听着,也并没有很合适的,你年岁也不小了……”吴氏插口说道,觉得自己的话颇有过了这村没这店的意思,怕闺女想多了,便又打住了。

方晴低着头,看着炕桌上的木纹,突然想起日间母亲给自己看的冯璋的照片,脸便越发烧烧的。

“妞妞,你到底是怎么想的?”唤乳名是母亲的专利。

“现在看来,咱们怕是有些高攀了。只怕来提亲是其父母的意思,……并不知道的。”方晴低头轻声说。

方守仁和吴氏对望一眼,觉得女儿所虑甚是,又觉得女儿确实是个大姑娘了,且不是个眼皮子浅的,见个平头正脸又有前途的就应了,对女儿更加满意,也更希望女儿幸福。

晚间休息了,方守仁见吴氏只翻来覆去的“烙饼”,就知道妻子还在琢磨女儿的婚事,便劝一句:“儿孙自有儿孙福,晴姐儿又是个有主意的,但凡夫家过得去,她一定能把日子过得好好的。你别瞎担心了。”

“我只是想起她小时候,枕头大的小人儿,三灾八难养这么大,眼看就要去别人家了,谁能像爹娘一样对她好?真是舍不得。”说着吴氏不由得流出眼泪。

说得方守仁也叹气,只得安慰老妻:“咱们慎重些便是了,便依晴姐儿,与冯家说要问清楚冯璋的态度。”

那边厢方晴也睡不着。俗话说,有多大的脑袋,戴多大的帽子,这位冯家哥哥,眼看是前途无量,自己这样的乡下姑娘,恐怕是高攀了。但要真嫁个庄户人家的小子,每日土里刨食,莫说父母不答应,自己也心有不甘。

方晴不由得嘲笑自己:“以往看不上那些攀高枝的,原来是因为事情没临到自己头上。”一时又想,若果真跟了冯璋,恐怕想回趟家就难了。家中父母渐老,弱弟年幼……这样乱起八糟地瞎想,辗转反侧了好一会子才算睡着。

冯璋的心思

却说王二婶很快就向冯家转达了方家的意思,说虽是父母之命,还需两个孩子都愿意才好,如能令其见一面再确定是最好的。冯璋之母冯五奶奶听着这么说,也好言答应了,背后却叹口气。

话说这二年在家书中,每提到在家乡找个合适的姑娘定下亲事,冯璋总是意思意思地表示不愿意,又说“男儿志在四方”“事业未成何以家为”之类豪言。

冯五爷还惑于这慷慨言辞,五奶奶却猜是儿子在外面心大了,恐怕是看不上乡下姑娘了,也或者是有相好的姑娘了。

可等了一二年,也没看冯璋有动静,于是再次在书信中提及,这次冯璋却说“但凭父母做主”的话了。

冯氏夫妇欣喜过望,开始张罗给儿子说媳妇。冯五爷只管“把关”,五奶奶具体张罗。五奶奶把认识的、见过的乃至听说过的姑娘都在心里过了一遍,又问了几个七大姑八大姨,还专门咨询了王二婶这种专业人士,最后方家姑娘“中选”。

盖因冯五爷两口子商量着,以后媳妇是跟儿子去外面过的,儿子又上这么多年学堂,所以得找个大大方方能上得厅堂最好还识文断字的。

“大大方方”还好说,“识文断字”实在是个硬性标准,一下子就把绝大多数姑娘都卡下去了。没办法,乡下连男孩子识文断字的都少,别说姑娘家。

于是方家姑娘便入了眼。方家是书香门第,又听闻姑娘很是念过几年书,王二婶又说这姑娘“那通身的气派可不是咱乡下姑娘能比的”,五奶奶便觉得这个姑娘可以,于是晚间与冯五爷商议。

“方家姑娘?好啊,只是不知道人家是不是愿意。咱是泥腿子,人家是念书人家。”冯五爷对方家很是推崇,觉得门第上自家配不上。

“咱璋儿不是读书人了?咱璋儿能文能武,这四邻八乡,再难找个这样的小子,这方家姑娘我还怕璋儿看不上呢。”五奶奶一时口快说出了先前的顾虑。

“方家姑娘还看不上?他想找个仙女?”五爷口气严厉起来。

五奶奶对丈夫这种死硬脾气加木头脑袋的样子很是头疼,又知道丈夫吃软不吃硬,便把语气软和下来,解释说:“听说这方家姑娘模样不算出挑,又是大脚,也就是认字。”

“娶妻娶贤,”五爷拽句文词,又加了句,“模样能当饭吃?”

见妻子皱着眉,五爷也软和了语气:“你放心,咱们自己的儿子咱自己知道,是个懂事的,又念那么多年书,不会像泥腿子,娶媳妇就想娶个俊俏的。念书人,两口子得能说得上话,他们看重这个。”即便是多年的夫妻,说到后面冯五爷也有些讪讪的。

五奶奶瞥了五爷一眼,见五爷更局促了,便“嗤”地笑了。

五爷也尴尬地笑一下,咳嗽一声,接着说:“大脚也没事,听说现在外面都不兴裹脚了,二哥说县上就有姑娘不裹脚了。”

五奶奶点点头,算是就此事达成共识。又跟名义上的家主——冯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