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654章 自己又不是圣母(1 / 2)

加入书签

康熙虽然在生病,但并不是不理朝政,这种事儿他自然也听说了,而且大臣们也有动作,虽然没在明面上进言,但在口头上也隐晦的表示了这方面的意思,康熙开始的时候不理会儿,可是说的人多了,外面的风声也越传越厉害,他再也不能当听不见了,于是就在太后的病情稳定,自己的身子也有所好转的时候,在乾清宫的东暖阁,召来除圈禁、软禁外的所有成年皇子以及满汉大学士、学士、九卿、詹事科道等官员,发布了一份长长的谕旨。

康熙的这份谕旨洋洋洒洒的写了差不多有三千字,他在里面回顾了自己的一生,阐述了为君之艰难,还论证了清朝得天下之名正言顺(先是李自成攻破京城,致使崇祯自缢,而清朝是因为“臣民相率来迎”,才“翦灭闯寇入承大统”的),又对历代帝王的遗诏表示了怀疑,说那并不是帝王的语气,应是“昏瞀之际觅文臣任意撰拟”,并举了“汉高祖传遗命于吕后,唐太宗定储位于长孙无忌”的例子,他说自己绝不会这样,在这十年里已经将自己所行之事,所存之心,都书写封固起来,象这种立储的大事,自己又怎么会忘记呢。

康熙本是为了立储的事儿,才宣了这么个长篇大论的谕旨的,他也说自己没忘记立储,可是他刚提了个立储的话头儿,还没讲自己要立的是谁呢,话风就又转了向,开始阐述起帝王之苦来,说你们这些人都还有个退休的时候,可是自己到什么时候才能休息呢,随后又表达了自己并不是不恋栈皇位的心意,说如果自己能得数旬的怡养,说不定还能达到宋高宗的寿数(八十岁)呢,结果对他是否选定了嗣君还是没有明言。

康熙发布这份谕旨的目的应该是想平息事端的,可是他这么语焉不详的语句,却是起了反效果,因为大家觉得康熙这份请旨的最后那句“若有遗诏、无非此言”,再加上他上面所说对立储之事不会忘记的话,大家就觉得康熙在暗示,他准备要新立太子了。

这种猜测一出来,立时引得不少人都活了心思,觉得自己有希望上位的,或是自己没有上位的野心,却不想让某些人上位的,都开始动了起来,而那些个臣子们更是汲汲经营,横向、纵向的把各个皇子品评了个遍,力求自己不要站错了队,省得拥立之功没得到,反而得罪了新皇。

康熙五十六年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过去了,太后虽然病情有所好转,毕竟圣体尚未康复,所以康熙虽没停了朝贺筵宴,但也没有大办,等过了年之后,太后自觉身子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就督促云锦赶紧回府安胎,至于安之,虽然他现在看着已经安分懂事了许多,但也怕他在回府的路上突然犯了以前那活泛的性子,一不小心再把云锦怀里揣的小包子弄掉了,所以太后特别说明,不许云锦带安之同行,她会“另着人护送安之回府的。”

云锦带着太后和康熙赏赐的一大堆东西,踏上了回雍亲王府的旅程,对于太后终究熬过了这一道生死难关,她心中当然很是高兴的,可是如果她知道另一件事情的话,她会更加高兴的,那就是在历史上,太后就是因为这一场大病而薨逝的,云锦这只蝴蝶又把历史的车轮撞偏了一下,这一下会不会引发出什么后果,就不得而知了。

云锦虽然知道太后是在康熙之前薨逝的,但并不记得是什么时候,所以太后的病情好转,她也没去多想什么会不会改变历史进程的问题,其实就算是她想了,也肯定还会这么做的。只是现在她并没有去考虑这个问题,因为在马车上,奉太后之命来接她回府的四阿哥正在跟她简要说明现在外面的这个乱劲儿呢。

“爷,”云锦倚在四阿哥的怀里皱着眉头说道,“也就是说,皇上的这一道谕旨,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了?”

“如果他们没有存了这个心,”四阿哥淡淡的说道,“皇阿玛就是扔下去再多的石头,也是翻不起一丝风浪的。”

“爷跟云锦说起这个话,”云锦想了想问四阿哥道,“是不是有人来向您投诚了?而且还跑到咱们府上去了?”

“哼,”四阿哥冷哼一声,搂在云锦腰间的手臂肌肉也僵硬了,“都是些不知所谓的人,想拥立之功想疯了,象个没头苍蝇似的乱撞。那个李氏也是个不省心的,见了那些人也就罢了,居然还敢接了礼,让我狠狠的训了一顿,正罚她禁足呢,你回来正好将府务接过去。”

“好,”云锦在这个非常时期也不矫情,直接点头答应着,“云锦回府之后,就马上接手府务,也会告诫府中的人,这段时候一定要安守本分,不能招摇。”

“行,你看着办吧,”四阿哥的肌肉放松了下来,把手放在云锦的肚子上,语气也柔和了些,“不过,你只要管着大方向不错就行,有什么事尽可以交给宋氏和耿氏去做,别忘了你腰上有伤,又怀着身子呢,不要累的狠了。”

“放心吧,爷,云锦会小心的。”云锦回身冲四阿哥甜甜的笑了笑,又将头枕上了四阿哥的肩膊,想了想叹了口气说道,“李姐姐也真是的,怎么能做出这么没思量的事儿来?她有窈窕淑女的分红,还差这些银子吗?”

“正是因为有了银子,才越发的让银子晃了她的眼,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