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130/战事(1 / 2)

加入书签

叶永捷并不认为自己等了很久,手里电报格外沉重,沉得他没了时间概念,思绪飞远。

院门敞开,陈顺见到的叶永捷,在背光处,像道影子。几秒后,来人才抬头,先是沉默,而后左手贴紧裤缝,行出一个完美漂亮的军礼。

“营长,周秘书电报。”

收到加急电报的当下,叶永捷第一时间用场部机械科的电话给周文棠去电。现在,向陈顺汇报通话的所有内容。

陈顺一边听,一边拆电报信壳,快速浏览电文。

一共两行字,言简意骇。

看透了,目光仍停在纸面。

“勤奋他们所在的部队几天前全体开拔,计划扎根广西边界,接下来大概是频繁的军队调动。他娘的欺人太甚,咱们不忍这口孬气。”

“这是老首长的意思,问问营长你啥想法……”

叶永捷欲言又止。

“嫂子她………”

另起话头,还是涩嘴,叶永捷很苦恼。

陈顺明白,仗不是一天打响的,前期需要许多调动,扎根广西这是非常强烈的信号,含义深远。

叶永捷表示,不动武当然好,真打起来,边境有战事,他光棍汉一个,行李一卷马上动身前往云南,响应练兵。

后半句他没敢说。光棍汉说走就走,他的营长不一样,营长是有家室的人。

几小时前,叶永捷才在场部大门亲睹陈顺翻身上马,急着送信的样子。“杨子荣”何止肯为自己的女人捏绣花针,那架势,哪怕中间隔着开战区,也肯为她肝脑涂地,穿越第一火线。

太阳继续西沉,天边的云软成羊羔毛,渐渐多出颜色。

檐上的雪融透了,一汪小泽倒映着天空的深浅浓淡。

两个男人在院子里交谈。

陈顺神情严肃,站在一缕阳光中,和任何好天好景绝缘。

叶永捷说到激动处,来回踱步,不容宵小侵扰国土的热血情绪全在字里行间。不缺一身军装,他已然是个不畏的战士,在他的上锋面前,愤慨陈词。

固执称呼陈顺为营长。

“周秘书托我转告,如果营长决定前往云南,响应秘密机动,参与战斗准备,队里特别关照,最近一班是26号上午的火车。真开火,他娘的要这群孙子好看。”

“周文棠还说什么?”

叶永捷犹豫一瞬,走近两步说话。

陈顺听后,呵的笑了。书生状元没词了怎的?对他用激将法。

意识到内容过分敏感,杜蘅掩上房门,没想到这门不配合,咯吱一声。

“小蘅。”

陈顺喊住她,“没关系,不用避。”

他从不敢小看她,也清楚她是聪明人,不可能慌乱失措。

叶永捷愣了愣,收起慷慨激昂,借机说这件事,迟早也要和嫂子通通气。

杜蘅不言语,叶永捷看了看陈顺,很有眼力地和夫妻俩道别。

院门被带上,自行车骑声渐远。

对方走后,杜蘅一直没说话。

她坐在炕上,白净的脸上没有讶异,没有紧张,安安静静,一再凝视电报电文。

眼看天色一点点暗淡下来。

窗外的云层紫红发黑,她在暗红光线中组织语言,条理清晰,提到珍宝岛战役,提到苏联。

陈顺意外地望着她,不时点头,很认同她的发言。他的小人芽儿,又灵又能耐。

不隐瞒,像他承诺过的那样,作为丈夫,作为家人,永远对她真诚,没有保留。把事情大概完整说给她听,边境很可能爆发战争,秘密机动迟早会转变为公开集结。老首长托周文棠打电报,希望他动身参战。

铁箅子架着的大茶缸烧开了,陈顺去顾茶缸,把茶缸救下火线,搁在一边放凉。

他还赤着上身,背部肌肉山丘似的,伴随动作隆起,舒展,每寸纹理都很明晰。

杜蘅怔怔看着,只想到四个字

——血肉之躯。

只要是血肉,子弹有可能穿透这具躯体,炮火有可能烧毁这具躯体,坦克履带有可能碾碎这具躯体……

心脏顿时急痛起来,喉头隐约有铁锈气。

她没响,陈顺听见她心声似的,一边吹凉热水,一边说:“别担心。”

他不走的理由很多。

比如军马场的马匹还要顾上一春,不让军马掉膘,家里的坡地滩地开春后要翻土,桩桩件件,不胜枚举。

没有一个是为了她,绝无可能是为了她。

绝口不说舍不下她,去与不去只是他自己的选择,和任何人无关,任何人不必为他的选择担责。

他需要打个稿,去电同老首长讲明。

“不走吗?”

“嗯。”

陈顺回答得很快。

杜蘅不怀疑,她知道,他的话从来算话,不会糊弄谁。也知道,他把她看得很重。

所以接下来这段句话,说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