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节(3 / 4)
!”崔弘度赶忙劝解道:“到底是发生什么事情了,说清楚再发火不迟嘛!”
“弘度,你莫要替他辩解!”王文佐怒道:“这件事情你也有责任,你记不记得我临别前说了什么?我把留在百济的钱财田产都交给你了,你是怎么搞的?”
“钱财田产?”崔弘度也愣住了:“我都处置的好好的呀!出入都有明细,三郎你要看我马上让人拿来,少一文便拿我是问!”
“哪个说你短少了钱财!”王文佐怒道:“来人,把尸体抬出来!”
话音刚落,旁边便抬出了那两具尸体,王文佐怒道:“你们看看,干的好事!”
崔弘度和贺拔雍看了地上的那两具尸体,脸色微变,崔弘度道:“这两人是触犯了军法,聚众闹事,才被处死的!”
“我当然知道他们两个是怎么死的!可你们有没有想过他们为何会触犯军法?”王文佐怒道:“将士们在海外戍守多年,无人更替,当然会思乡,担心家事。你们当军主、当都将的就应该体察下情,替他们抚危劫难。可你们做了啥?钱粮没有短少?崔弘度,我让你在百济当富家翁的吗?”
崔弘度和贺拔雍被王文佐这番训斥,说不出话来。王文佐见状,更是恼火:“贺拔,你记得这两人吗?当初我们攻打真岘城,你领兵扶草而上,这两人都是你的部下,立下了先登之功。现在没有死在敌人箭矢之下,却死于军法,你有什么话说?”
王文佐这番话好似一个无形的铁锤,狠狠的敲在贺拔雍的脑门上,让他跪了下来:“三郎教训的是,这都是我的过错,还请治罪!”一旁的崔弘度见状,也赶忙跪下:“我也有失察的过错,也请三郎治罪!”
念旧
“罢了,都起来说话吧!”王文佐冷声道:“都是自家兄弟,说说看吧?你们打算怎么做?”
“给将士们发饷钱?就和当初一样?”崔弘度低声道:“有钱领了,自然就不会有人闹事了!”
“发饷钱?”王文佐目光转向贺拔庸:“贺拔,你怎么看?”
“这个法子不错!”贺拔庸赶忙道:“咱们挂在定林寺名下的田产有不少,先找慧聪禅师开支一些出来,待到秋后补上便是!”
“咱们营头下有多少人?”王文佐问道。
“我、老崔、老沈几个加起来大概有一千多人吧?”
“一千多人,也就是说其他八千多人没有?”王文佐问道。
“当然没有!”贺拔庸笑道:“他们又不是咱们手下的,凭啥咱们掏自家腰包给他们发钱?”
“算了,都坐下说话吧!”王文佐指了指旁边的座椅,叹了口气:“贺拔、弘度,你们两个能想到从公产里给将士们发饷钱这很好,但你们现在已经不是当初领着几十、几百人的小武官了。这次我从长安回来,已经是倭国抚慰大使,有开府之权,你们几个将来就是我府中的判官、衙将、都督,往大里说要出任方面,往小里说也要独领一军,考虑问题就不能只想着自己手下这点人马?须得多想想,自己这么做会对全局有什么影响!”
听到王文佐说自己已经有开府之权,崔弘度和贺拔庸都面露喜色,原来“开府”这个词在当时是指高级文武官员,有权建立府署并自行选任属官。在东汉以来的二重君主观影响之下,开府的官员与其属员之间存在着极为一种特殊的关系。王文佐说自己有开府之权,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政治命运已经和王文佐完全捆绑起来,这对他们无疑是一件大好事。
“恭喜三郎!不,恭喜府君!”崔、贺拔二人齐声道。
“好了,先不必急着恭喜我!”王文佐摆了摆手:“你们方才说给士兵发饷,那你们有没有想过,其他八千多人没有拿到的会怎么想?他们会怎么做?”
“想必不会很高兴,不过这也不关我们的事情吧?毕竟我们又不是他们的将主!”崔弘度道。
“不错,这的确不关你们的事。可你们有没有想过这么做的后果是什么?其他没有饷钱的士兵会更加不满,更容易爆发兵变,他们的将主们又拿不出钱给他们发饷,如果上头因此责问他们,他们会怎么办?”
“他们会告我们的状?”崔弘度低声道。
“不错,你总算是想到了!”王文佐低声道:“用私财发饷,你觉得刘都督会怎么处置你?”
“可,可当初府君你也给将士们发饷了呀?刘都督可没怪你呀?”崔弘度道。
“当初是在打仗,非常时刻,只要能打赢,很多事情上头都会视而不见的!”王文佐沉声道:“现在这个时候,刘都督想的是别出事,你给他惹出事情来,他自然会重重处置你!”
“那该怎么办?”崔弘度愣住了:“将士们想回家这谁有办法?我们几个若不是在百济有些产业,也想着回去的!”
“这就要多费些心力了!”王文佐指了指外间的尸体:“人人都思乡,但不会人人都兵变,他们两个估计是家中出了事情,才会如此。你们几个做将主都将的平日里就应该多在军中走走,能用钱的用钱、能出力的出力,把事情替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