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36节(2 / 4)

加入书签

一个上午,大海人就觉得自己的大腿不注抽痛,即便屁股下垫着软垫,可依旧觉得每一分钟都愈发坚硬,而据中大兄说在天黑之前要把几案上的所有请示处理干净。这些请示该死!大海人皇子阴沉的想,送来这些请示的家伙们也该死。

“你能确定要减免这些地方的租税?”中大兄皇子问道,他发问的对象中臣镰足在几案的另外一面,大海人皇子现在相信外间流传的谣言说这家伙有三个脑袋、五颗心脏了,只见其中臣镰足也不翻阅档案,就熟练的背诵请示中几个地方过往两年来发生的灾害、过去几年稻米收获的情况,以及过往几年征发的劳役和兵士,最后说出这几个请求减免租税地方确实已经到了最紧要的关头,如果不应允,当地必然会发生灾荒,大部分部民都会活活饿死。

“很好,那就应允他们的请求吧!”中大兄皇子满意的点了点头:“别人都说我升迁中臣卿的官职违反了自古以来的规矩,是出于一己的私心。可如果没有中臣卿,我当真不知道应该怎么处置这么多事情了!”

“殿下过奖了!”中臣镰足垂首道。

“我没有过奖,这是事实!”中大兄皇子笑道:“大海人,如果哪天你登基为王,那中臣卿就是我能留给你最好的礼物!”

“多谢兄长了!”大海人皇子笑了起来:“可是没有更好的办法吗?将一个国家的事情都压在中臣卿一个人身上,我觉得未免有些太过分了!”

“办法倒是有的!”中臣镰足道。

“哦,什么办法?”大海人皇子问道。

“以天皇的名义颁布律令,用律令而非某个人的才智来裁决是非,治理国家!”中臣镰足道。

“律令?”大海人疑惑的问道。

“对,律令!”中臣镰足沉声解释道:“确切的说是律令格式:律是对各种违法行为的惩罚条文;令是帝王颁布制度、规章的规定,若有违反之人,就用律来惩罚他;格是过往圣贤留下的“故例”,人主须遵循格以督责群下﹐“立格为限﹐使主者守文﹐死生以之”。对律的补充和变通条例;式是官府机构的各种章程细则,官吏必须依照式样书写文章程式,这样才能确保政事流转无误!即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事,有了以上四样,即便是平庸之主,也能让国家治平!”

“中臣卿说的律令格式,应该是唐人治理国家的办法吧?”大海人问道。

“不错!”中臣镰足点了点头:“确切的说是魏人治理国家的办法,因为在唐人之前,隋人在开皇年间就已经制定律、令、格、式,以为后世法范。而隋人又是源自魏人的《麟趾格》、《大统式》,还有官吏考绩的景明考格和正始考格﹐关于选举制度的方司格和停年格﹐关于刑法制度的正始别格和永平旧格﹐还有悬赏招募或通缉逃犯的赏格和募格。若想深究其学问,就得将其一一读熟!”

“中臣卿果然是唐学大家呀,那律令格式如此重要,为何不将其一一颁布呢!”大海人皇子敬佩的看着中臣镰足,此人在他过往的眼里是兄长的功臣走狗一类人物,今日听他说了这一番话,才明白为何兄长方才说如果自己登基,那中臣镰足便是留给自己最好的礼,确实无论是谁登上王位,都会把这样的人视若重宝吧!

“因为还不是时候!”中大兄皇子答道。

“还不是时候?这律令格式不是有利于国家的好事吗?”

“即便是好事,也要在正确的时间去做,若是条件不具备就急着推行,只会适得其反!”说到这里,中大兄皇子叹了口气:“我当初本以为这两年就可以逐步推行,现在来看,却是还要拖延几年了!”他看到大海人皇子还是迷惑的样子,对中臣镰足道:“中臣卿,你解释一下!”

“是!”中臣镰足应了一声:“殿下,律令格式其实都是源自天子的权威,在唐国,帝王代天治理,无亲无私,是以国家能够政治清明,上下一心,然后征讨四方无往不胜。而在我国,各部大人皆有权威,便是王者亦无法治其部民,神宫、皇族内部又各有亲私,各方掣肘之下,如何颁布的了律令?就算颁布了律令,又如何能施行?令兄当初要出兵百济,即有恢复任那四郡之意,还有开疆拓土,然后以其威望改革国家,颁布律令的想法。但白江口一战后,很多事情也只有暂且不提了!”

大海人听到这里,目光下意识得转向兄长,只见去向自己微微一笑:“大海人,我若是不成,你登基为王之后,也可重用中臣卿,慰我未了之心愿!”

大海人默默的点了点头。

“殿下,难波津那边有急信到了!”外间有侍者道。

“难波津?有什么事?”中大兄皇子问道:“难道是远方贡赋的船只又搁浅了?”

“不是,是有四条大船靠岸,船上人自称是唐人使节,奉唐人天子之命前来通好!还有,琦玉皇女刚刚离开神宫,往难波津去了!”

“什么?”中大兄皇子下意识的站起身来,他与中臣镰足对视了一眼,对大海人道:“大海人,你先回去吧!”

中大兄皇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