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243节(3 / 5)

加入书签

。虽然阿史那氏族还有其他分支,但无论是正统性,威望,官位都无法与阿史那道真相比。

“这么说来,除了阿史那道真就没有别人了?”钦陵问道。

“不错!若是立阿史那道真为可汗,其他各部肯定会一起响应,但若是换了别人,只怕我们突厥人自己就先打起来了!”

“可是你们刚刚也看到了,阿史那道真对大唐天子十分忠心,决计不肯背叛大唐。不过这也难怪,他的父亲愿意为太宗皇帝殉葬,他的母亲更是大唐的公主,如今的大唐天子与他算是亲戚了,他又怎么肯为了一个虚无缥缈的突厥可汗之位而舍弃这一切呢?”

听了钦陵这番话,突厥人们顿时面如土色,他们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等到了这个机会,复国的梦想刚刚出现一丝曙光,阿史那道真的坚持便将这曙光淹没在黑暗中,难道他们的苦心终归都是一场幻梦?

“其实还有一个办法!”钦陵笑道:“只是看你们肯不肯干了!”

“什么办法?”突厥人问道。

“只要阿史那道真死了,自然就不再是第一顺位了,第二顺位自然就是第一顺位了,不是吗?”

“那怎么可以?”突厥人们脸色大变:“他是阿史那氏的子孙,留着高贵的蓝血,我们岂可对他挥动刀刃?若是让突厥人知道是我们杀了他,立刻就会倒戈相向的!”

“若不是你们杀,而是唐人杀的呢?”

“唐人杀的?唐人怎么会杀他?”

“这就用不着你们操心了,我自然有办法让唐人杀了他!”

大非岭营地。

“什么,吐蕃人要和我们交换俘虏?用阿史那道真交换弓仁?”薛仁贵惊讶的问道。

“对!吐蕃人就是这么说的!他们要求我们把他们主帅的儿子还给他们,作为代价,他们也愿意把阿史那道真还给我们!”

“吐蕃人又在耍什么鬼花样?”薛仁贵皱起了眉头,从交易价值来看,阿史那道真显然是要高于弓仁的,但问题是双方的形势对唐军十分不利,弓仁可以说是唐军手中为数不多的筹码了,即便阿史那道真回来了,也不过从一个小包围圈来到一个大包围圈,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区别。

“总管,这么看来阿史那道真将军并没有背叛大唐,他应该是被突厥人胁迫的!”王昭棠道。

“那是一定!”薛仁贵对自己的这个同僚倒是很信任的:“看来他是坚决不降,否则吐蕃人也不会用他来交换弓仁!”

盟誓

王昭棠闻言一愣,旋即就明白了薛仁贵的意思,弓仁可以用来让吐蕃人进攻有所顾忌,而阿史那道真对此时的唐军并没有什么作用,这个决定虽然残酷,但却是必要的。

“什么?吐蕃的信使说如果我们同意交换,他们就愿意和我们在山川天地之神面前许下盟誓,解围放我们离开?”薛仁贵嘟囔:“活见鬼,什么时候吐蕃人这么通情达理了?”

“难道这是个圈套,把我们引出营寨然后再把我们消灭掉?”王昭棠问道。

“可能性不大!”薛仁贵摇了摇头:“在山川天地之神面前许下盟誓必须在露天举行,这是瞒不过这么多双眼睛的,以吐蕃人的习俗看,钦陵是不敢公然毁约的。而且他没必要这么做,营寨里只有几千病弱之卒,吐蕃人只要四面猛攻,攻破营寨不过是时间的问题!”

“总管,营寨十分坚固,箭矢投石充足,属下有信心能够守住?”

“能够守住?”薛仁贵笑了起来:“王司马,你想的太简单了,兵法曰:十则围之,吐蕃人现在何止十倍于我,只要愿意死人,就没有攻不下来的营寨。至于死多少人,钦陵是根本不会在乎的,反正他手中多得是血肉之躯!”他摇了摇头:“来人,告诉吐蕃人的信使,如果盟誓的条件合适的话,我同意交换?”

松州。

阳光从枝叶的缝隙洒下,给草地镀上了一圈金边。最上等的羊毛毯铺在地上,茶炉和矮几摆放其上,随着滚水的沸腾,茶和牛奶的混合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让人的神经下意识的松弛开来。

“这么说,钦陵真的就这么放薛仁贵、阿史那道真和剩下的唐军走了?”王文佐瞪大了眼睛。

“是的!”朗日摇了摇头:“在十几万人面前对天地山川之神与薛仁贵许下盟誓,用阿史那道真交换了自己的儿子,并释放了唐军的余部,而薛仁贵则发誓唐国承认吐蕃扶立的吐谷浑汗!”

“呵呵!”王文佐笑了起来:“钦陵没那么傻吧?这等于是要唐国承认吐蕃对吐谷浑的吞并,薛仁贵不过一方守将,他哪里有这个权力?这不过是个牙疼咒罢了,回去后朝廷肯定会对他严加处置,不会承认这个誓约的!”

“是呀,我也很奇怪钦陵为何会这么做!”朗日叹了口气:“这一仗唐国虽然败了,损失很大,但肯定不会善罢甘休,为什么不把残敌全部消灭呢?难道他觉得这么点示好唐人就会接受?承认他对吐谷浑的占领,这不是笑话吗?”

“钦陵不会只有一个儿子吧?”王文佐问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