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73节(3 / 5)

加入书签

能不用武力就不用武力,分化瓦解,威逼利诱,这些手腕他早就已经玩的熟极而流。只要他自己不死,还是有信心搞定这些世家大族的。

王文佐府,花厅。

“卢老先生!”王文佐将一封信放在几案上:“今日请您来,便是为了商议上次的事情!”

“大将军您是说州刺史之事?”卢仁基捻着下巴上的胡须,颤抖的胡须出卖了他内心的激动。

“嗯!就是为了此事!”王文佐点了点头:“州县官乃是民之父母,政事清明,百姓安康,就是取决于州刺史的人选,所以不得不慎重呀!”

“大将军说的是!”卢仁基点了点头:“其实我等也不是随便选几个纨绔子弟让大将军举荐,各家都已经说好了,举荐的都是杰出的人才,大将军可以一一查问,然后再选用合心意的人选!”

“嗯,卢老先生考虑的果然周全,这样就好!”王文佐强笑道,他心里却是又生出了几分警惕之心。他相信卢仁基方才没有撒谎,如果自己应允的话,这些士族举荐出来的人选肯定是第一流的人才,甚至比自己能找到的还要更出色。毕竟这年头知识,尤其是政治知识还被这些大家族垄断,自己从外头找来的人才肯定不如这些家族里的精英优秀。

更不要说,他们选出的人才肯定也会得到自己家族的积极配合。而且这些家族在当地早已盘根错节,也不至于有人当上刺史就拼命兼并掠夺,反而会为了家族的长远利益做一些过去刺史做不了的事情。比如修桥铺路、水利设施之类的,毕竟州县好了,他们家族也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这样一来,王文佐的伟大宏图就难以执行了。比如王文佐想要在穆拉维约夫-阿穆尔斯基半岛的南端修建一个港口(即今天的海参崴),要送过去三千移民。那么所在地的州刺史就会振振有词的表示反对,说什么边鄙之地,得之不足以富国、徒伤民力,当免民劳役,休养生息,以为长久之计。这个反对肯定会得到当地士族乃至整个河北道上下的支持。

原因很简单,在古代社会,无论是依附于士族地主的依附农民还是表面上自由的自耕农,都是地主阶级的财富。即便是自耕农,地主阶级也可以通过征发劳役,分享赋税,放贷等办法,从他们身上获取巨大的利益。

换句话说,任何人口脱离他们的控制范围之内,对于当地的地主阶级来说,都是巨大的损失,都会引起他们的强烈反对。王文佐对海东乃至更远地区的开拓和垦殖,虽然从长远来看,增加了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但却伤害了唐帝国本土地主的利益。所以他又怎么会接受卢仁基他们的提名呢?

谋划

“这样吧!”王文佐笑着指了指几案上的书信:“我虽然是河北道寻访大使,但十几个州刺史的任命也不是我一言而定的,也得先上书朝廷举荐,经由政事堂诸位相公商议,最后在上奏天子,天子首肯了才能作数。这个道理卢老先生应该是明白的!”

“那是自然,那是自然!”卢仁基笑道:“不过以大将军的威望和圣眷,想必长安那边也不会否决您举荐之人的!”

“不敢说,不敢说!”王文佐笑着摆了摆手:“河北是大唐的河北,不是我王文佐的河北,刺史是一州百姓之父母,非微末小吏,圣天子和朝廷诸位相公应允也好,否决也罢,都是朝廷的大恩,我等都只有俯首领命的道理,您说对不!”

“那是自然,大将军功盖天下而不居功,这等谦守自抑之心,老朽当真是钦佩不已!”卢仁基笑道。

“我等为人臣的,若是连这个道理都不懂,那就离死不远了!”王文佐笑了笑:“卢老先生,你把各家打算举荐的人选留下,让我先过一遍目,然后再上奏朝廷吧!”

“老朽遵命!”卢仁基小心翼翼的从袖中取出一份早已准备好的名单,双手奉上,又拜了拜方才退出屋外,出了屋卢仁基才觉得背上冰凉一片,都是冷汗,暗自叹道:“古人说伴君如伴虎,老朽今日方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

屋内王文佐将那份名单看了看,喝道:“李波在外边不?某家有事要吩咐他!”

“属下拜见大将军!”

“嗯!”王文佐拿起名单:“这个名单你拿下去,把上面的人都好好查查,若是平日里有什么犯禁之事都记下来,然后一并报给我!”

“属下明白!”李波接过名单,正想退下,却被王文佐叫住了。

“记住了,只许你暗中察访,不许泄露出去。若是我听到了风声,便拿你是问!”

“大将军请放心,属下记住了!”李波道。

“去吧!”

李波退下后,王文佐陷入了沉思之中,片刻后他拿起笔来,飞快的写了一封书信,道:“来人,把这封信送到长安慕容鹉那儿!”

长安,慕容鹉府邸。

慕容鹉一身绯袍,坐在上首一动不动,就好像一尊塑像,他放下手中的书信:“你回去禀告一声,就说主上信中的意思我知道了,会依命行事的!为了避免走漏风声,我就不写回信了!”

“明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