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轻声呢喃,手指在肚皮上轻轻画圈,“爹爹在等我们。“
正午的日头毒辣,苏阑音戴上斗笠继续赶路。
前方城墙上“洛州“两个大字已经斑驳,这是入京前的最后一站。
城门口排着长队,守城兵卒正逐个盘查行人。
“路引拿出来!“一个满脸横肉的兵卒拦住了她。
苏阑音递上在青州伪造的路引,心跳如擂鼓。
兵卒眯眼看了看:“青州来的?做什么营生?“
“回军爷,小女子是医女,去京城投奔亲戚。“
兵卒上下打量她,突然一把扯下她的斗笠:“医女?看着不像啊!“
周围人群骚动起来。
苏阑音垂首而立,后背渗出冷汗。
就在这时,队伍后方突然传来尖叫:“孩子!我的孩子抽风了!“
人群呼啦散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四肢抽搐。
苏阑音不假思索冲过去,从袖中摸出三根金针。
“让开!我是大夫!“
金针刺入人中、合谷两穴,男孩的抽搐立刻减轻。
苏阑音又取出一个小瓷瓶,倒出半粒药丸碾碎,吹入男孩鼻中。
不多时,孩子的呼吸平稳下来,睁开了眼睛。
“神医啊!“孩子的母亲跪地就拜,“多谢姑娘救命之恩!“
守城兵卒见状,态度大变:“原来是位女大夫!方才多有得罪。“他恭恭敬敬递回路引,“请进城吧。“
洛州城比苏阑音想象的繁华。
她找了家不起眼的小客栈住下,向掌柜打听京城近况。
“听说太后病重,皇上贴榜求医呢。“掌柜一边擦桌子一边说,“前几日还有官差来我们这儿找大夫。“
苏阑音心头一跳:“可知太后得的什么病?“
“这哪是我们小民能知道的。“掌柜压低声音,“不过我听来往的客商说,太后这病怪得很,太医院都束手无策。“
夜深人静时,苏阑音取出秘方集,就着烛光细细研读。
“离魂散“中毒的症状与掌柜描述的极为相似——初期头痛嗜睡,继而神志昏沉,最后在睡梦中离世,整个过程像极了衰老病故。
她翻到解毒篇,血见愁花粉确实是主药,但还需配合七味辅材。
其中一味“雪山灵芝“极为罕见,只有皇宫药库和几大世家可能有存货。
“看来只能走那条路了…”苏阑音轻抚腹部,做了决定。
次日一早,她来到洛州最大的药铺“济世堂“,求见掌柜。
“姑娘要的这几味药…”白发掌柜看完药方,眉头紧锁,“可不是寻常人能用的。“
苏阑音取出最后一片金叶子推过去:“我师父姓薛,掌柜若认得这个姓氏,当知我非虚。“
老掌柜闻一震,仔细打量她半晌,突然老泪纵横:“小姐…老奴终于等到您了!“他颤巍巍地从柜台下取出一封信,“这是靴老爷临终前留给您的,嘱咐老奴见到小姐才能交出。“
苏阑音双手微颤地接过信。
师父熟悉的字迹映入眼帘:
「徒儿阑音:若你见到此信,说明为师所料不差。离魂散非傅无咎所能制,幕后另有其人。太医院东墙第三砖下藏有真相。切记,解毒需用血见愁花蕊而非花粉…」
信末还有一行小字:济世堂掌柜乃为父旧仆,可信。
苏阑音抬头,老掌柜已从内室捧出一个锦盒:“这是老爷生前存放在此的雪山灵芝,老奴守了整整十年。“
三日后,一名身着素衣的医女出现在京城南门。
她手持洛州知州的举荐信,自称擅长治疗疑难杂症,愿为太后诊治。
与此同时,刑部大牢最深处,傅无漾正靠在潮湿的墙壁上数着从窄窗透入的光斑。
七十三个日夜,他们始终没能让他画押认罪。
身上的伤已经结痂,但七煞掌的毒却因缺医少药而深入脏腑。
“王爷,别硬撑了。“牢头递进一碗浑浊的水,“画了押,好歹能换个干净牢房。“
傅无漾接过水碗,嘴角扯出一个笑:“李牢头,你家里的小儿子咳疾好些了吗?“
牢头一怔:“托王爷的福,按您给的方子吃了三剂,好多了。“
“那就好。“傅无漾轻啜一口水,喉结滚动,“告诉你家娘子,再添一味杏仁,效果更佳。“
他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苏阑